中小城市买环境服务难?
马上就评
政府何妨做“良贾”?
姚伊乐
政府购买服务首创于英美国家。通过“政府购买”提供公共服务,即引入市场的竞争机制,类似方式被视为既提高服务水平又缩小政府规模的重要途径,也是政府、企业与社会合作开展公共服务的有效形式。这一形式被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吸纳接受。
在我国,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目前已经成为政府职能转变的主要方式之一,被视为治理公共服务体系供给严重不足、政事不分、服务水平和效率低下问题的一剂良药。
但是,这条路在实践中尚有诸多障碍,尤其是在欠发达地区,理念尚未破冰。以环境保护这一公共服务事务为例,不少地方政府就很不会做“买卖”。要么是不敢买,要么是不会买。
对于不少中小城市来说,环境保护工作什么都缺:缺资金、缺技术、缺人才。这些市场上都有,甚至“遍地都是”。资金能“买”来吗?能。BOT模式现在已经很流行了,这只是最简单的一种“买”法——也叫“引入”,但是更深入、更广泛的一些模式很多地方就不敢或不愿尝试。
环境服务的买卖是个技术活。“聚天下之货”容易,达到“各得其所”目的却难。不少地方政府在这方面还得学习商人“无利不起早”的理念,当然,这里的“利”与商人之“利”有几点不同。
首先,这个“利”要更长远。商人之利不过几年、几十年,而政府做环境服务的买卖,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敢不敢、愿不愿购买有效的环境服务,仍然是发展观念的问题,是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博弈的问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必须有完善的环境服务配套。否则,经济增长不但短命,且必然难抵长期的环境成本。从长远利益计,购买环境服务绝对合算。
其次,这个“利”要更宏观。从最基本的技术角度来说,购买怎样的环境服务,需要整体考量,多个环节统筹兼顾,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因此,尽可能购买大的“服务包”,才能获取最大利益。而且,基本商务常识告诉我们,从一处一次性购买系列产品,要比分多次从多处采购成本更低。
另外从利益波及面来说,购买环境服务之利非为一厂、一园,而是为整个地方辖区乃至更大范围计。因此,着眼点要广阔,不能算小账,所谓“良贾不与人争利”,政府更要做“良贾”,应具备大商人的气魄与度量。
再次,这个“利”之获取,需要更大的勇气,亦需要更多智慧。对于多数地方来说,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仍然是新事物,需要创新理念、创新模式,关键是需要打破传统利益格局,而且还有失败的风险,这就需要极大的勇气。
而对于购买专业性较强的环境服务,还需要足够的知识储备和选择的智慧,至少需要了解什么样的工艺、技术是先进的、适用的,哪个地方的成功模式是有可能参考的,根据本地的实情需要做哪些创新和探索等,否则,就容易走弯路。
将商人“图利”意识大而化之并适当改造,大可作为政府做买卖的理念指导。而大胆购买专业服务,正是从单向管理政府走向合作治理政府的重要方式,也是政府执政理念转变、走向服务型政府的有效路径。

责任编辑:ahaoxie
>> 相关资讯:十二五规划:环保部鼓励环境服务企业上市融资 ![]() |
![]() |
您的评论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绿色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