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环境要闻 >> 深度报道 >> 正文

探访珠峰生态环境:人类活动影响微乎其微

Eedu.org.cn 作者:杨育才    资讯来源:新闻晨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2-10-11

  晨报特派记者 杨育才 西藏报道

  “根据过去近10年的观测,珠峰附近的空气质量、大气环境非常优质,和纳木错一样,可以和南极相媲美。”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副所长马耀明告诉记者,虽然去珠峰旅游的人越来越多,无论是自驾还是徒步,人数都在逐年增加,但人类活动并未对珠峰附近的生态环境造成很大的影响。

  近日,“行走世界巅峰、探访珠峰文化——2012中国主流媒体环越珠峰大型自驾采访考察”车队相继抵达高原圣湖纳木错以及珠峰大本营,就近年来青藏高原特别是珠峰附近的大气和环境变化采访了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专家。

  高原圣湖湖面多在扩大

  40年来纳木错面积扩大了近百平方公里

  色林错面积增加近半达2300平方公里

  在青藏高原上,湖被当地人称为“错”。在海拔4700多米的高原上,纳木错像一颗五彩斑斓的宝石,镶嵌在蓝天、白云和雪山之间。

  车队抵达纳木错时已近中午,藏牧民们或骑马、或开着大卡车,赶着自家的牛群羊群向湖的北岸迁移,那里的水草更加丰美。

  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纳木错综合观测研究站就坐落在纳木错湖畔。车队一抵达,该站站长康世昌就迫不及待地带领大家参观整个观测站。

  作为我国冰川研究泰斗、中科院院士秦大河的学生,康世昌对青藏高原生态环境十分了解。“我们为什么要在纳木错建这样一个观测站呢?因为这里有冰川、冻土、湿地以及高原独有的大气环流,纳木错的自然环境就是整个青藏高原的缩影,这个地区是‘青藏高原环境观测的天然实验室’”。

  康世昌还纠正了我们对纳木错的既有认识。他介绍说,百度百科描述纳木错面积为1920多平方公里,湖水最大深度为33米,但那是上世纪70年代的测量数据。根据最新的测量,纳木错面积已扩张为2020平方公里,最深处超过100米,一半湖底的深度在95米以上。“为什么纳木错在扩大呢?它是一个封闭的湖泊,湖水不易流失,蒸发量又小于降水量,加上地表积雪融化的径流量增加,所以湖面面积也在扩大。不过,湖泊上涨会淹没部分草场,使得牧民不得不迁移。”

  康世昌透露,和纳木错一样,西藏另一个高原圣湖色林错也在扩张,而且速度更快。“由于冰川消融、降雨量增加等原因,色林错的面积已经从过去的1640平方公里扩张到现在的2300平方公里,成为西藏最大的高原湖泊。”

  纳木错PM2.5值堪比南极

  植被覆盖多,人类活动对大气影响低

  是我国大陆地区能监测到的空气质量最好地区之一

  站在观测站前,一边是湛蓝的湖水,一边是和蓝天白云相接的雪山。康世昌指着最高的一座雪山告诉记者,那座雪山远在50多公里之外,之所以看起来很近,是因为这里的空气非常干净,“这里的大气微细颗粒物指标,就是我们最近常说的PM2.5,非常低,跟南极差不多。”

  一边说着,康世昌一边带领记者走向一个高约50厘米的仪器。“这叫太阳光度计,它的作用是通过太阳光来计算空气质量。”

  康世昌介绍说,只要提前将经纬度以及时间等参数输入,这个光度计就知道太阳的方位,从而自动地寻找太阳。每隔15分钟,光度计就要寻找太阳一次并进行测量。“光度计通过接受太阳光的多少来计算空气质量,如果空气中的细颗粒等悬浮物比较多,进入仪器的太阳光就会比较少。”

  康世昌透露,根据过去5年的数据监测,纳木错的空气质量非常好。“纳木错地区大气颗粒物含量很低,大气气溶胶光学厚度年均值为0.029;PM2.5的24小时平均浓度在10微克/立方米左右,远小于中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对于自然保护区不超过35微克/立方米的规定。这也是目前我国大陆能够监测到的空气质量最好的地区之一。”

  作为西藏最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纳木错的生态环境是否会受到游客增加的影响?对此,康世昌认为,纳木错地区植被覆盖好,当地居民多以放牧为生,生活燃料以牛粪和太阳能为主,不依靠煤等化石燃料,也没有显著的工农业活动,此外居民拥有的现代交通工具也较为有限。因此,纳木错地区人类活动向大气中排放的污染物很少,游客的增加不会带来很大影响。

  另外,康世昌还透露,根据该站生态观测试验场数据,近年来青藏高原上的生物量有所增加,但生物的多样性却有所减少。“高海拔地区的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非常敏感,基本不受人为控制,但我们仍然呼吁,游客应文明旅游。”

  人类活动对珠峰影响少

  珠峰气候和生态7年来确有变化,但环境质量仍非常优质

  全球变暖与自然界变化规律有很大关系

  在纳木错观测站里,还搭建有湖区的第一个温室。当记者走进大棚里,一股热气扑面而来。大棚里种着蕃茄、黄瓜、豆角、玉米以及小青菜等。

  康世昌介绍说,在寒冷的纳木错湖区,温室里最高温度能达到40℃以上,即便晚上温度也在20℃左右。“建这个温室大棚,一方面可以解决科研人员的生活所需,最重要的是为了观测温室气体对气候变暖的具体影响,特别是在高海拔地区把牧场变为农场后对环境的影响。仅在西藏来说,气温升高对农业是有利的,无霜期增加,农作物的生长期缩短。”

  但温室效应却被公认为是青藏高原冰川萎缩的“罪魁”之一。在珠峰大本营下的中科院珠穆朗玛大气与环境综合观测研究站,同为秦大河弟子的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副所长马耀明告诉记者,珠峰地区地广人稀,目前看来,人类活动并未对珠峰附近生态造成大的影响,“人类活动对珠峰的影响可以说微乎其微。”

  据马耀明介绍,中科院珠穆朗玛大气与环境综合观测研究站建于2005年,主要监测大气物理、大气环境、冰川、生态与地震等5个方面的基础数据,为中国及东亚的气候研究服务。“建站七年来,珠峰附近的气候和生态的确发生了一些变化,如气候变暖、冰川退缩、河流水量加大等,但总体来说,珠峰附近的空气环境质量仍然非常优质,和纳木错差不多。”

  近年来,不少科学家认为人类活动是造成全球变暖、冰川退缩的主要原因。对此,马耀明认为该说法缺乏可信的科研数据支撑。“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肯定有影响,但绝不是主要影响。自然界本身就有发展变化的规律,全球变暖跟自然界的变化规律有很大关系,不应该全怪人类。”

  “纳木错地区植被覆盖好,当地居民多以放牧为生,生活燃料以牛粪和太阳能为主,不依靠煤等化石燃料,也没有显著的工农业活动,此外居民拥有的现代交通工具也较为有限。因此,纳木错地区人类活动向大气中排放的污染物很少,游客的增加不会带来很大影响。 ”

  ——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纳木错综合观测研究站站长康世昌


  • 上一篇资讯:
  •  
  • 下一篇资讯: 没有了
  • 责任编辑:ahaoxie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您的评论
    姓 名: * Oicq:
    性 别: Msn:
    E-mail: Icq:
    主 页: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内容搜索

    绿色生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