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并流腹地生态如何保护?
在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优美景观随处可见,令人流连忘返。 蒋朝晖摄
◆中国环境报记者 蒋朝晖
"深入实施生态立州战略,以改善环境质量为出发点,以发展生态经济为核心,以建设生态文化为灵魂,以体制创新和法治建设为保障,实现迪庆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建设全州各族人民共有的绿色家园。--迪庆藏族自治州州委书记张登亮"
"迪庆是世界的香格里拉,是全人类共同的绿色家园。要坚持走可持续的科学发展道路,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循环经济,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加大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力度,努力把迪庆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生态功能区。--迪庆藏族自治州州长黄政红"
在美丽的七彩云南西北部,有一块令人无比向往的神奇土地。这里,既是滇、藏、川3省区交界和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地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腹地,也是云南省唯一的藏族自治州。这,就是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以下简称迪庆州)。
近年来,迪庆州委、州政府牢固树立生态环境就是生命线的理念,始终坚持生态立州发展战略,妥善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带领全州40万各族群众在加快构筑祖国西南生态屏障、努力建设绿色幸福家园的征途上取得显著成绩,使迪庆州这个名副其实的"世外桃源"变得更加美丽迷人。
加快自然保护区建设,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
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迪庆州有着得天独厚的丰富自然生态资源。然而,在诸多有利条件下,迪庆州经济社会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
在迪庆州的发展史上,曾经的"木头财政"让这片生机勃勃的土地变得满目疮痍。那时候,森工企业曾是全州经济发展的支柱,在此起彼伏的斧锯声中,大片的原始森林消失殆尽,光秃秃的山头、孤零零的树桩随处可见。可这种"好景"并不长,1998年,我国天然林禁伐,迪庆州盛极一时的"木头财政"断了支撑、几近崩盘,经济社会发展遭遇前所未有的危机,州委、州政府承受着寻找全州发展新出路的巨大压力。
面对自然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现状,在总结前期发展缺乏科学性的教训基础上,迪庆州委、州政府以前所未有的勇气,立足实际断然走出了一条"斧锯下山树上山"的环保之路。尤其是"十五"以来,迪庆州始终坚持"生态立州、文化兴州、产业强州、和谐安州"的发展思路,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采取多种措施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使全州自然生态环境逐渐得到改善。
通过全州上下共同努力,迪庆州境内宜林荒山已基本完成人工造林、封山育林,纵贯全境的金沙江、澜沧江流域沿线生态脆弱地段的坡耕地基本还林,全州森林覆盖率已从1998年的65.4%提高到74%,跃居云南省前列。同时,迪庆州加快自然保护区建设,建立了1个国家级、3个省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达32万公顷,全州自然保护区面积占国土面积的比例从13.4%增加到15%。云杉、冷杉、红豆杉等树种得到了有效保护。
当前,为加快推进生态立州战略实施,进一步筑牢绿色发展的根基,迪庆州认真落实国务院《青藏高原区域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规划》,积极开展"七彩云南香格里拉保护行动",通过加大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三江防护林建设、高原游牧民定居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力度;加强自然保护区管理工作,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开展主要湖泊、河流水土流失治理;开展以生态移民为重点的"人下山、树上山"试点工作;开展农村环境建设,强化饮用水水源地保护,调整农村能源消耗结构;加强草原、森林和水土流失等生态环境监测能力建设;积极开展生态村、生态乡镇、生态县创建工作。
迪庆州州委书记张登亮说,随着生态立州战略的实施,各族群众的环境意识、绿色消费意识和生态保护意识明显提高,良好的生态支撑作用正不断凸显。

责任编辑:ahaoxie
![]() |
您的评论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绿色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