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环境要闻 >> 深度报道 >> 正文

2013世界地球日 超1/3物种或因气候变化灭绝

Eedu.org.cn 作者:贾峰    资讯来源:搜狐绿色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3-4-22
  本月22号,我们将迎来第44个地球日。

  今天的世界,与40多年前相比,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比如,各国几乎都设立了高规格的环保机构,通过了一系列环境保护的法律,每年花费天文数字的资金来控制、净化污染物和开展自然保护活动,公众甚至包括学前班的孩子都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就连地球日本身,也因为2009年第63届联合国大会通过的一项决议而多了一个前缀——“世界”。

  地球日的诞生,看上去源于一个偶然的事件,那就是美国参议员盖洛德?尼尔森1969年在西雅图所做的一次演讲。其实在其背后却有着诸多的必然。早在盖洛德▪尼尔森任威斯康星州长时(1959~1963),他就以保护风景秀丽的圣克罗伊河(St.CroixRiver)而被称为“自然保护州长”(ConservationGovernor)。1962年,也就是蕾切尔▪卡逊的《寂静的春天》出版那年,盖洛德▪尼尔森通过司法部部长罗伯特▪肯尼迪建议约翰▪肯尼迪总统在美国进行一次有关环保的洲际旅行,以此来唤起社会对环境问题的关注。虽然次年肯尼迪总统为期5天跨越11个州的“环保之旅”顺利成行,但是环保并未进入国家的政治议程。那时的美国,从国会山到居民社区、大学校园都陷入到有关越战、种族歧视、男女平等、城市病、嬉皮士、垮掉的一代、迷失的一代等话题的争论。时隔5年后,对发达国家发生的“八大公害事件”的反思以及《寂静的春天》所开创的“生态学时代的到来”(尼克松语),关心地球、保护环境成为共识,进入社会思潮的主流。于是盖洛德?尼尔森不再孤掌难鸣,他提出的在1970年春天举行一次全国环保游行的建议赢得各界的热烈响应,最终吸引了1/10的美国人约2000万人在1970年4月22日走上街头,表达公众对环境问题的关注。

  40多年过去了,我们的地球是否因为环保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共识而不再脆弱和危险,变得安全与健康了呢?

  看到下面的一串数字,或许你我的心情会感到沉重、沮丧和不安。为迎接5月底即将在巴西召开的“里约+20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会议秘书处最近编印了一个背景报告,该报告指出全球人口已突破70亿,到2050年可能升至90亿;当今的世界,14亿人口(占全球人口的1/5)每日的生活费低于1.25美元,有15亿人还用不上电,10亿人仍在挨饿;温室气体排放还在增加,超过1/3的物种可能因为气候变化而灭绝。

  环境安全已成为对全球安全的一种新威胁。盘旋在波斯湾上空的战争幽灵、日益高涨的能源价格、不断下降的化石能源储量、还在上升的化石能源消耗量、持续增加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以及那挥之不去的雾霾天气,无一不在蚕食我们的肌体,损害我们的健康,增加我们的支出,加重我们的忧虑甚至恐惧。

  在最新一期的美国《外交政策》杂志上(ForeignAffairs,March/April2012),《自然资本论》的作者、洛基山研究所主席、首席科学家埃默里?洛文斯(AmoryB.Lovins)大声疾呼“别了,化石燃料”(AFarewelltoFossilFuels)。

  回顾工业文明300年的历史,人类创造了无与伦比的物质财富,我们似乎在与大自然的对立中赢得了先机。然而无数沉痛的教训昭示我们要与自然和谐相处。早在一个多世纪以前,恩格斯就指出“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了报复”。

  面对地球——我们唯一的家园,为了我们以及我们的子孙后代,让我们把前进的脚步放慢些,将经济发展的目标降低些,把有关物质享受的欲望克制些,花些时间认真回顾历史,深刻检讨今日,审慎思考未来。唯有这样,我们才能拥有和平、健康和幸福的未来,才能踏上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或许,这会“耽误”些时间,然而,与数千年的人类文明史和数十亿年的地球发展史相比,这时间的花费值得。


  • 上一篇资讯:
  •  
  • 下一篇资讯: 没有了
  • 责任编辑:ahaoxie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您的评论
    姓 名: * Oicq:
    性 别: Msn:
    E-mail: Icq:
    主 页: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内容搜索

    绿色生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