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环境要闻 >> 深度报道 >> 正文

中国环境发展报告:雾霾突围 伦敦当不了北京老师

Eedu.org.cn 作者:佚名    资讯来源:中国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4/5/13

  《中国环境发展报告(2014)》指出,自2012年底开始,从东北到西北,从华北到中部乃至黄淮、江南地区,一场持续的雾霾蔓延中国25个省区市,100余座大中城市不同程度地出现雾霾天气,约波及8亿人口。从京津冀地区到长三角地区,甚至再到珠三角,在如此大的范围内,PM2.5严重超标,而在部分地区,PM2.5的最高测试值甚至超过每立方米1000微克。经过半年多的艰苦努力,《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十条措施(简称《行动计划》)由国务院于2013年9月发布,剑指PM2.5,被称为史上最严厉的大气治理行动计划。这是继环保部等三部委于2012年底联合发布《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之后,中国出台的第二个大气污染防治规划,也即众口相传的大气“国十条”。

  《行动计划》确定的治霾目标实现并不容易。曾参与《行动计划》编制工作的柴发合介绍说,我们在分析大气污染治理面临的挑战时,必须认清计划是基于GDP年均增长7.5%的发展速度进行设计的。从落后产能淘汰到机动车污染治理,从监测预警体系建立到干部考核体系的建立,《行动计划》是“严”字当头。“在工业治霾之外,能源结构调整的力度将更大。”柴发合分析。根据《行动计划》,到2017年,煤炭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降低到65%以下。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力争实现煤炭消费总量负增长,通过逐步提高接受外输电比例、增加天然气供应、加大非化石能源利用强度等措施替代燃煤。

  化解产能过剩最终会有一个什么样的结果?以钢铁行业为例,最终的结果一定是有一批不具备市场竞争力的钢铁企业被关闭。由此产生大量的失业工人和他们的再就业问题,这是化解产能过剩可能产生的诸多问题中最难解决的。

  《中国环境发展报告(2014)》比较了中、英两国政府应对各自首都爆发的严重空气污染时的决策过程,以此呈现不同的体制和治理传统在处理近似环境危机时的不同表现,尤其关注不同政府如何在行政体系内部和社会层面对决策达成共识。中国政府的决策体现了相对封闭的政治动员模式。中国政府能够对社会关切做出快速反应,政策出台非常高效,但整个过程缺乏充分讨论。政府全面主导雾霾议程后,一度活跃的社会动员和参与的空间迅速萎缩。这种表面上高效的决策模式很可能会给执行阶段预留风险空间。伦敦空气污染危机决策过程虽然显得比较迟滞,但英国政府更注意在立法、行政体系内部和社会层面达成共识,给技术讨论、利益谈判和社会自我动员留下更多的时间和空间,长远来看有助于降低政策执行的成本。


  • 上一篇资讯:
  •  
  • 下一篇资讯:
  • 责任编辑:ahaoxie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您的评论
    姓 名: * Oicq:
    性 别: Msn:
    E-mail: Icq:
    主 页: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内容搜索

    绿色生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