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京全面启动生态市建设
[内容预览]
| 2005-7-29 0:26:55本报讯 (记者木木)南京将用10至15年时间,建设成为现代生态城市。昨日,南京市第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了《关于推进生态市建设的决议》,这标志着南京开始全面启动生态市建设。 今年是南京生态市建设启动之年。在制定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奋斗目标时,专门增加了综合指标第十项:“生态环境和建设的投入占城市区域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大于2.6%,万元工业增加值的煤(能源)消耗低[阅读全文]
-
泛珠三角区域环保合作在深化
[内容预览]
| 2005-7-28 14:10:54七月的蓉城,热情似火。泛珠三角区域环保合作联席会议第二次会议在此高调召开,就如何加强泛珠三角区域环保合作等话题,记者专访了泛珠三角区域环保合作联席会议第二次会议主席、四川省环保局局长田维钊。 在谈到泛珠三角区域环保合作联席会议第一次会议以来所做的主要工作和取得的成效时,田维钊说,一年来,在“9+2”各省区政府的领导下,在国家环保总局的指导下,泛珠三角区域环保合作取得了[阅读全文]
-
八成公众反对超市提供塑料袋 不认可自然保护区
[内容预览]
| 2005-7-28 9:26:09由中华环保联合会首次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公开征集公众对编制国家“十一五”环保规划意见和建议大型问卷调查活动公布结果,4120517公众的意见和建议浓缩进8万字的《中国公众对编制国家“十一五”环保规划意见、建议书》。 据介绍,此次问卷调查活动采用了专家直投问卷、手机短信、热线电话等多种形式,共有4120517人参与,他们来自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香港特别行政区,也包括海外的中国留学生。[阅读全文]
-
研究发现:青海高原冻土呈现持续退化趋势
[内容预览]
| 2005-7-28 0:31:20新华社兰州7月27日电(记者宋常青、吕雪莉)研究人员近期的研究表明,由于青藏高原是中国乃至全球气候变暖的敏感区,且青海高原近42年来气候呈现总体变暖的趋势,青海高原冻土几十年来持续退化,表现为冻结持续日数缩短、最大冻土深度减小等现象。 中国气象局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青海省气候资料中心的研究人员是根据我国已有的在青海高原祁连山、昆仑山以及青藏公路沿线等地区多年冻土分布区野外勘测资料[阅读全文]
-
“十一五”环保规划公众意见征集活动结果发布
[内容预览]
| 2005-7-28 0:26:50新华社北京7月27日电(记者 吴晶晶)为更加科学地编制国家“十一五”环保规划,由中华环保联合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公开征集公众意见问卷调查活动结果27日公布。调查结果显示,当前全国公众最关心的环境问题是饮用水源污染问题。 这次活动采用报纸网站刊登问卷、专家直投问卷、手机短信、热线电话等形式,全国有四百多万公众以不同形式表达了对编制国家“十一五”环保规划的意见和[阅读全文]
-
研究发现青藏高原存在4个沙尘暴和扬沙源区
[内容预览]
| 2005-7-28 0:25:15新华社兰州7月27日电(记者宋常青)国内研究人员在对青藏高原及青藏铁路沿线大风沙尘日数时空特征进行研究时发现,青藏高原存在4个沙尘暴和扬沙源区。这4个源区发生的沙尘暴等沙尘天气的强度明显低于我国北方低海拔地区,发生特征也有明显不同。 这一研究是由兰州中心气象台、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共同完成的。研究选取了青藏高原66个气象观测站[阅读全文]
-
红树林:防风保堤护家园
[内容预览]
| 2005-7-27 9:09:50本报南宁7月26日电 记者冯华报道:红树林是我国沿海防护林第一道屏障。广东、广西、海南等省区近年来共设立了16个红树林自然保护区,营造红树林9.29万亩,接近现有红树林面积的1/4。三省区积极引进新技术、新品种,提高了红树林人工种植的成活率。 红树林是一种独特的生长在沿海滩涂上的树种,有“海上森林”的美誉,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海南三省区。成片的红树林能够有效抵御和降低风浪[阅读全文]
-
以旅游带动绿色经济“扶贫”神农架
[内容预览]
| 2005-7-27 9:04:51在日前举行的“神农架——人与自然和谐的家园”为主题的神农架保护成果展示及原生态旅游报告会上,众多经济学家、环保人士聚集北京大学,为神农架的绿色生态经济发展,以及如何走出“富饶中的贫困”支招。 199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神农架纳入“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成员;1992年,世界银行环境基金把神农架列入亚洲生物多样性示范基地。2000年3月9日,神农架全面停止天然林采伐,实施天然林保[阅读全文]
-
蜜蜂减少 敲响生态警钟
[内容预览]
| 2005-7-26 17:09:56据新华社南宁7月25日电 (蒋桂斌、王立芳)我国蜜蜂数量从上世纪90年代初的750万群减少到目前的680万群。专家呼吁,在改善生态和防治污染过程中,不能忽视蜜蜂的作用。 日前在此间召开的全国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建设及农业资源保障与环境保护研讨会上,与会专家指出,蜜蜂发挥着生物圈里主要的授粉作用,特别是人工养蜂可以控制蜜蜂的授粉。目前人类所利用的1000多种作物[阅读全文]
-
清华大学专家:“圆明园环评没受利益部门压力”
[内容预览]
| 2005-7-26 8:57:50本报讯(记者谢炜)“回顾圆明园环评过程,最大的教训是这样一个防渗工程却对湖底天然的防渗能力造成了破坏,这与它没有遵守有关环评法规,在施工前没有进行环评是有关系的”,针对近日受到强烈关注的圆明园环评项目,该项目负责人、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主任陈吉宁教授昨天向记者回顾了环评过程时介绍,环评已经通过专家评估,最后的整改方案需要经过国家环保总局进一步明确,但90%以上的内容应该是与环评[阅读全文]
-
辽宁“小选矿”无序发展带来生态恶果
[内容预览]
| 2005-7-25 15:54:14随着前几年钢铁市场价格的飞涨,辽宁省部分地区掀起“小选矿”发展狂潮。为了求得短期的暴利,众多“小选矿”无视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劈山伐林,矿石乱堆,污水横流。“小选矿”在简陋设备和落后工艺的运作中,不仅造成严重污染,也导致国家宝贵的不可再生的矿产资源遭到严重破坏和极大浪费。 日前,记者随辽宁省人大组织的“中华环保世纪行在辽宁”活动采访团在辽阳市辽阳县境内实地采访了两个“小选矿”。[阅读全文]
-
自然保护区使青海三江源区生态恶化趋势减缓
[内容预览]
| 2005-7-24 23:10:37新华社北京7月24日电(记者董峻)国家林业局副局长赵学敏24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被称为“中华水塔”的青海省三江源区,通过几年来各方努力,生态恶化的趋势得到减缓,也有效保护了生物多样性。 赵学敏说,三江源区地处青藏高原,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有我国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天然湿地。国家林业局和青海省于2000年5月建立三江源省级自然保护区,并于2003年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自然[阅读全文]
-
矿业污染:水源地保护的“隐形杀手”
[内容预览]
| 2005-7-23 13:41:31汉江支流,白石河畔,面对着眼前黄褐色的河水,48岁的陕西省白河县桂花村村民陈自全很怀念自己的童年和少年时代,“当时这条河很清,鱼虾成群,下河摸鱼游泳是常事。可现在……别说喝了,用这水浇地连庄稼都不长。” 曾经清澈见底的白石河变成今天的这般模样,上游开矿所形成的矿业污染是罪魁祸首。如今,随着汉江中上游地区成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矿产开发所带来的矿业污染有可能会给水源地环境保[阅读全文]
-
“世界工厂”有没有理由沾沾自喜
[内容预览]
| 2005-7-23 13:37:55近年来,主要是靠着“两头在外,大进大出”,即“原料来自国外,产品销往国外”的经济模式,中国赢得了“世界工厂”的美誉,许多中国人也为此沾沾自喜。但就在这个时候,我们忽然发现,中国工人在这个模式中扮演的角色不过是“世界民工”而已,拿的是一点血汗钱。而环境污染,资源耗费的严重后果,却都要由我们自己来承担。日前,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深有感触地说:“什么是世界工厂?就是用自己的资源替发达国[阅读全文]
-
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盲目超前 建设部强调三大转变
[内容预览]
| 2005-7-22 8:45:31“据我了解,目前有100多个城市提出国际化大都市,30多个城市提出要建CBD。”在昨日的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座谈会上,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对一些地方在规划修编过程中盲目追求高速度和高标准显得极为气愤。 20日,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座谈会在京召开,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规划部门负责人,37个城市的市长、副市长和国务院领导、国土资源部、国家环保总局相关官员参加了 会议。 在第一天[阅读全文]
-
62院士建议将梅花、牡丹定为“双国花”
[内容预览]
| 2005-7-21 9:55:32牡丹 本报讯 62名中国科学院、工程院院士近日联合签名发出倡议,呼吁尽快确定我国的国花,并提出将梅花、牡丹确定为“双国花”的建议。 昨天,我国著名花卉专家、北京林业大学教授、国花评选最早倡导人之一陈俊愉院士,请他的助手向本报记者传真来有陈先生和吴良镛、周干峙、石元春、沈国舫、卢良恕、方智远、袁隆平、孟宗祯等62位院士签名的《关于尽早确定梅花牡丹为我国国花的倡议书》。 倡议书中写道:[阅读全文]
-
今天,你节约了吗?(环境漫笔)
[内容预览]
| 2005-7-21 9:33:27党中央和国务院最近发出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号召。这是一项审时度势的重要决策,是中国现实国情的必然选择。 中国的现实国情是什么?人口众多、资源匮乏、环境承载力已接近极限,这就是现实 国情。然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相当一部分人的节约意识还很薄弱,铺张浪费现象随处可见。 全国政协委员、著名环保人士梁从诫说,中国有13亿人口,每个人浪费一点,拿13亿一乘,这个数字就大得惊人。同样地,[阅读全文]
-
黄河口:实施孤东海堤加固工程 投资1.87亿元(图)
[内容预览]
| 2005-7-20 20:33:06中国环境生态网讯 七月的黄河口,孤东海堤加固工程工地上,打桩船正在紧张的施工中…..7月20日,笔者从孤东海堤加固工程项目部获悉,打桩工程是整个海堤加固工程的关键后续工程,该工程的实施对保护孤东油田的开发建设及黄河口地区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 该工程总投资1.87亿元,加固海堤长度6.8公里。主要工程包括抛石护根、临海面采用混凝土牛拱体和四角块加固、海堤角并排打水泥桩,防止堤[阅读全文]
-
中新网:构筑南水北调中线“绿色水源地”任重道远
[内容预览]
| 2005-7-20 14:10:19南水北调中线控制性工程——丹江口水利枢纽大坝加高即将启动,丹江口库区水源地的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建设呼声渐涨。连日来,记者到丹江口库区周边踏访时了解到,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状况依然堪忧,构筑绿色水源仍旧任重道远。 说起丹江口库区的水土流失,湖北省郧县水电局局长石教辉一脸忧虑。该县境内库区岸线总长约一百四十公里,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主要淹没区和重要的水源区。然而,郧县[阅读全文]
-
河南南阳建设生态大市 南水北调源头绿更浓
[内容预览]
| 2005-7-20 10:48:16本报南阳7月19日电 记者王明浩报道:记者近日顶着炎炎烈日,驱车来到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所在地———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陶岔村。这里于去年底才建成的万亩生态园,已是树木林立,枝叶浓绿。白花花的阳光下,很多农民汗流浃背地在园内平整土地。“我们这儿作为中线工程水源地,把坡地变成林地,树高成林后,能保持水土、涵养水源,水库的水会更清、更甜!”村民张长立一边抹着脸上的汗[阅读全文]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