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环境要闻 >> 深度报道
 
  • 生态旅游铺就致富路

    [内容预览]

    | 2006-1-22 1:21:05
    “我们日喀则头枕喜马拉雅山,怀抱雅鲁藏布江。地委、行署一手抓环境保护,一手抓生态建设,坚持开发与保护并举,实施生态与经济双赢,生态旅游成为政府财政增收、农牧民致富的好帮手呢”。谈起“生态旅游”,日喀则地区旅游局党组书记阎银良好生惬意。  怕记者不相信,阎银良扳着指头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依托生态旅游,日喀则大力打造珠峰之旅、红河谷之旅、雅江源之旅等品牌,去年头10个月,全地区就接待国内外游客超过40万

    [阅读全文]

  • “农村不会没出路”

    [内容预览]

    | 2006-1-21 1:41:03
    新华网上海1月20日电新华社记者李荣   60岁的壮汉陆文忠说话不大善于用形容词,“好”“一流”“先进”这样的表述总是被他用“还可以”等朴素的用语来代替。他带领崇明岛“东滩汉子”从7根扁担、7把铁锹、1缸咸菜开始,逐渐围垦出一个崭新的村子,村民如今已住起了小别墅,熟悉他的人都说“了不起”,他却说:“一般性,没什么特别的。”    陆文忠是“不懂得宣传”的老先进,这一点是很出名的。记者几次

    [阅读全文]

  • 我国农业综合开发取得五大成就

    [内容预览]

    | 2006-1-11 16:37:49
    新华网北京1月11日电 (记者 谢登科) 财政部副部长廖晓军11日说,“十五”期间,我国加大农业综合开发投入力度,调整完善政策,改革创新机制,加强科学管理,五年来共投入农业综合开发资金1335亿元,使我国农业综合开发取得了五大标志性成就。   一是加大投入力度,有力地支持了农村小康建设。在“十五”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投入中,中央财政资金429亿元,地方财政资金308亿元,农民、农村集体和企业自筹资金4

    [阅读全文]

  • 中科院未来五年将重点建设十大科技创新基地

    [内容预览]

    | 2006-1-11 16:09:51
    中新社北京一月十日电 (记者 孙自法)中国科学院十日向媒体发布信息说,该院今年将进入知识创新工程三期,未来五年,将瞄准国家战略需求和世界科技前沿,重点建设十大科技创新基地,为提升中国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不断做出新的贡献。   中科院科技创新基地建设将突破学科壁垒,突破研究所局限,突破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高技术研发的分割,加强具有明确目标导向的交叉和重大前沿部署。未来五年重点建设的十大科技创

    [阅读全文]

  • 建“环洞庭生态经济圈”

    [内容预览]

    | 2006-1-8 16:33:36
    本报1月7日讯(记者唐婷)环洞庭湖科学考察总结会今天在长沙举行,10余位专家经过一整天的激烈讨论,敲定了环洞庭湖综合科考报告的总体框架。本月中旬,科考组将最终形成综合科考报告,同时向省人大常委会和省政府提交一份建议报告,提出洞庭湖目前的紧迫问题及应对之策。  专家们列举出洞庭湖目前面临的一系列问题:民众对湿地认识不足;生物多样性下降;过度捕捞;污染严重;洪水威胁依然存在;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在湖区

    [阅读全文]

  • 咸潮考验珠三角

    [内容预览]

    | 2006-1-8 16:29:37
    本报记者 蓝姝 张轶骞 广州 珠海 东莞报道   1月5日,南下的寒流,白色降温警报,天刚蒙蒙亮,珠海大镜山前就出现了三三两两的拿着水桶、水壶的身影,他们是附近前来取水的居民。汪伯就站在这群取水的人当中,“现在取水人多,来晚了就要排很长的队。”汪伯说,近半个月来,到这里取水的人特别多,尤其是周末节假日,最长的一次,汪伯说他排了整整三个小时才取到水。  “水龙头上流出来的水有很重的咸味,不能喝了”,

    [阅读全文]

  • 督促20个矿产资源开发项目办环保手续 阿拉善强化生态监管

    [内容预览]

    | 2006-1-6 12:32:42
    本报讯 阿拉善盟由于环保工作抓得紧,在生态保护方面取得了明显成绩。  去年,阿拉善盟首府巴彦浩特镇大气中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PM10的年平均浓度,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的二级标准。贺兰山哈拉乌和西滩水源两个饮用水源地经监测,16项生活饮用水水质指标符合《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85)一级标准。全盟重点监测河流为自治区级监测断面黑河下游额济纳河流,王家庄段面、

    [阅读全文]

  • 四大战略解决四大问题

    [内容预览]

    | 2006-1-5 8:41:52
    本报记者蒋建科  解决粮食安全问题要实施资源替代战略  解决生态安全问题要实施“解铃”战略  解决农民增收问题要实施拓展战略  解决科技支撑问题要实施跨越战略  “未来15年,我国农业科学技术要集中解决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农民增收、科技支撑四大问题。”石元春院士直入主题。  以粮食安全为例,到2020年我们到底需要多少粮食?看似一个简单的数据,其实非同寻常,它直接关系到农业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的全局

    [阅读全文]

  • 昔日“垃圾镇”将变身环保产业基地

    [内容预览]

    | 2006-1-4 13:34:47
    昔日“垃圾镇”将变身环保产业基地   贵屿镇列入国家首批循环经济试点单位,60多家企业有意进园投资  近日被列入国家首批循环经济试点的汕头市潮阳区贵屿镇正告别“垃圾镇”、“污染重镇”的恶名,在政府扶持下走上“阳光路”。贵屿镇发展循环经济的经验在日前北京举行的“2005建设节约型社会展览会”上获得了高度关注。   据悉,潮阳区政府的《汕头废弃机电产品拆解利用园区规划》已通过了专家论证。目前,贵屿镇已

    [阅读全文]

  • 构建生态产业链

    [内容预览]

    | 2006-1-4 13:26:30
    江苏省泰兴市环境保护局 官新民  泰兴市位于苏中长江北岸。近年来,先后被评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国城市综合整治先进城市、全国节能先进集体等,目前全市生产总值超百亿元。经济的良性发展,得益于市委、市政府摒弃过去传统的大力发展化工企业,开辟了一条发展循环经济的新路子。  泰兴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依据本市工业经济结构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以提高市场竞争力为核心,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发展循环经济为抓手

    [阅读全文]

  • 谁来养活中国?13亿中国人!

    [内容预览]

    | 2006-1-4 8:42:08
    据人民日报海外版报道从1月1日开始,联合国不再对华进行粮食援助了。去年底,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在北京正式宣布了停止对华粮食援助的期限,其理由是:中国政府在解决贫困人口温饱方面已经取得了巨大成果,不再需要联合国的援助了。   这一消息令人自豪。这不仅标志着中国26年的粮食受捐赠历史画上了句号,而且中国开始成为一个重要的援助捐赠国。中国以占世界不到10%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0%多的人口;改革开放以来,

    [阅读全文]

  • 申遗:拯救大熊猫栖息地

    [内容预览]

    | 2006-1-4 8:39:37
    全球现存的野外大熊猫仅存1590多只,主要栖息在群山环抱的四川盆地  申遗:拯救大熊猫栖息地  目前,除了赠台大熊猫选秀,还有一项活动也吸引着人们的眼球——在“四川大熊猫栖息地”的统一名称下,邛崃山系的大熊猫栖息地——卧龙·四姑娘山·夹金山脉首先向世界自然遗产组织申报世界自然遗产项目。  去年10月,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专家考察组完成对“四川大熊猫栖息地”的考察,今年3月,评估报告将提交缔约国以及世界

    [阅读全文]

  • 追求生态的生活、消费和生产

    [内容预览]

    | 2006-1-3 10:19:07
    【南京日报报道】 诗人海涅说,每个时代都有它的重大课题,解决了它就把人类社会向前推进一步。毫无疑问,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将是推动我市“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中心课题之一。市委十一届十三次全会通过的《中共南京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把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九大战略任务之一。  眺望“十一五”,一个经济生态高效,社会生态和谐,环境生态优美,

    [阅读全文]

  • 勇士决战松花江

    [内容预览]

    | 2005-12-30 14:34:16
    本报记者 李世东 宗建树 李庆生 刘晓星 杨晓娣 本报通讯员 常文兴  北国之冬,千里冰封。寒流与飞雪过后,松花江犹如一条银链,镶嵌在东北大地上。阳光刺破云层,尽洒一缕缕安详与光芒。微风吹来,带着岸上林间的音韵,在晶莹的江面上缠绕回旋,像是低语,像在吟唱。   冰封的松花江没有沉寂,冰封的松花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激情荡漾。在30多个日日夜夜里,它见证了惊心动魄的较量、责任与意志的彰显,爱与真情的奉

    [阅读全文]

  • 致癌保鲜膜中国扩散 日韩品牌占国内市场近80%

    [内容预览]

    | 2005-10-14 10:39:06
    “这个市场很大,是个可怕的市场。”当记者就日韩保鲜膜在华市场份额这一问题致电上海力派塑料包装有限公司连昌永经理时,他用了“可怕”这个字眼。他说尽管他手头没有具体数据,但每次和业内人士聊起这个话题,都颇觉吃惊,“宾馆、酒店、超市和生鲜食品都在用。”  在连昌永发表这番评论的当天,上海某财经日报以《全球禁用日韩致癌保鲜膜转道中国》为题报道了这一事件。该报道称,PVC保鲜膜含有致癌物质,对人体危害较大。

    [阅读全文]

  • 从源头预防环境问题 环评风暴将瞄准规划环评

    [内容预览]

    | 2005-8-29 13:19:45
    到9月1日,我国的《环境影响评价法》(以下简称环评法)实施了整整两年,而规划环评始终被认为是这部法律的最大亮点,从出台今,两年来一直为人们所期待。然而,两年的时间过去了,规划环评这一亮点不仅没有点亮环评法,反而使得环评法黯然失色——因为至今,我国没有一个规划真正按照环评法的要求进行规划环评。   法律岂不被当成了摆设?对此,作为规划环评审批及监督的主管部门国家环保总局有何想法,又准备拿出什么措施来

    [阅读全文]

  • 首届高原湖泊生态环保宣讲活动在大理拉开帷幕

    [内容预览]

    | 2005-8-28 10:35:25
    40辆汽车组成宣传队  首届高原湖泊生态环保宣讲活动在大理拉开帷幕    本报讯(记者 涂序波) “对资源的利用,禁止开发不对,过度开发更不对,要把政府、大众和开发者的利益统一起来,这才是真正的以人为本,保护和开发都不应走极端的路子。”8月23日上午,在大理国际会议中心,云南省环境保护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李唯,向来自大理州市人大、政府、政协及州市有关部门100余人开展

    [阅读全文]

  • 世界最大环保电站年底将在四川内江建成发电

    [内容预览]

    | 2005-8-28 10:25:14
    昨日记者从电力部门获悉,电源建设近期捷报频传:世界最大环保电站———在四川内江建设的白马电站将于今年年底建成发电;而四川首座具有多年调节能力的水电站———南桠河冶勒水电站首台机组也将在近期启动试运行发电。两者都将相应缓解四川枯水期的用电紧张。  今年年底,四川白马300兆瓦循环流化床示范电站将建成并网发电,它是世界上最大容量的循环流化床环保示范电站。白马电站是从法国引进大型循环流化床锅炉设计制造技

    [阅读全文]

  • 生态环境的破坏与“浪费之最”

    [内容预览]

    | 2005-8-27 8:27:43
       你知道当下的中国,最大的浪费是什么吗?   你或许会说,一些逐步富裕起来的中国人,在逐步摆脱贫困的同时,也逐步学会了奢侈,学会了浪费。从占地多少亩的豪宅,到随处可见的“月光族”,到家庭中用电用水的“无所谓”以及装修新居的“过分讲究”,人多势众,涉及千家万户,浪费了多少是可想而知的。   你也许会说,生产领域里的诸如煤矿的低开采率与高事故率表象背后的“高成本”,产品的过度包装,产品的

    [阅读全文]

  • 两岸学者6点共话生态农业

    [内容预览]

    | 2005-8-27 8:25:29
       导报讯 【记者 郑名车 林鸿君】 昨日,第一届海峡两岸农业生物技术研讨会在景色秀丽的厦门国家会计学院开幕。国家农业部党组成员、中纪委驻农业部纪检组组长夏文义表示,生态有机农业将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主流和方向,政府将加强宏观指导,建立生态农业保障体系,全面推生态农业产业化经营。    本次海峡两岸农业生物技术研讨会是由厦门大学生命科学院与台湾虎尾大

    [阅读全文]

4426 篇资讯  首页 | 上一页 |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 下一页 | 尾页  20篇资讯/页  转到第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