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环境要闻 >> 深度报道
 
  • 科尔沁沙地南侵趋势初步得到遏制

    [内容预览]

    | 2007-4-2 17:48:01
       新华社沈阳4月2日电(记者王军、于新超)记者从辽宁省彰武县林业局获悉,经过50多年的固沙造林,当地已沿科尔沁沙地边缘营造了长50公里的防沙林带,有效遏制了科尔沁沙地的继续南移。   地处科尔沁沙地南缘的彰武县是阻挡风沙南侵的第一道防线,对保障沈阳等辽宁中部城市群的生态起到重要作用。   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在这里实施以固沙为主的生态

    [阅读全文]

  • 香格里拉开山修路破坏生态

    [内容预览]

    | 2007-4-2 17:32:55
        据中央电视台报道70多年前,一个叫詹姆斯希尔顿的英国人,用一本书向世人揭示了秀美而神秘的香格里拉,如今,香格里拉人自己也在用发展旅游和发展经济来急切地揭开自己的面纱。在香格里拉通向四川的路上,记者看到很多石堆和修路的场景,然而生态保护的问题也随之而来。      ■公路施工沿途采石      2001

    [阅读全文]

  • 生态恶化加剧华北沙尘暴 专家:筑起三道屏障

    [内容预览]

    | 2007-4-2 17:26:19
    研究表明生态环境恶化加剧了华北沙尘暴现象   最新研究显示,每年冬春季频频袭击中国北方的沙尘暴有一半源自境外,但境内生态环境的恶化更增加了沙尘暴的强度和破坏力。   中国学者运用卫星观测、遥感和激光雷达等综合手段,发现影响中国的沙尘暴源区既有蒙古国东南部戈壁荒漠区和哈萨克斯坦东部沙漠区,也包括内蒙古中东部和新疆的沙漠区。   2001年观测到的32次沙尘暴事件中,有18次是在蒙古国南部形成后移动到

    [阅读全文]

  • 神农架林区完成国家绿色GDP核算试点工作

    [内容预览]

    | 2007-4-2 17:25:13
    中广网武汉4月2日消息(记者夏大成 左艾甫 通讯员李飞 张玉兰)神农架林区是世界银行—意大利信托资金项目——《中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研究》确定的试点地区之一。自2006年2月正式启动试点工作以来,历经近一年时间,圆满完成绿色GDP核算试点工作任务。   按照国家技术组的要求,神农架绿色财富核算报告于12月20日在北京顺利通过国家组织的评审验收,根据专家评审意见,该试点工作在我国首次就区域绿色财富

    [阅读全文]

  • 构建国家生态安全屏障

    [内容预览]

    | 2007-4-2 14:11:23
    本报讯 西藏自治区政府日前下发国务院《决定》实施意见(见本报今日二版)。“意见”提出,到2010年底,全区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努力控制在国家规定指标内。全区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全面达标,基本解决农牧区饮水安全问题;工业企业污染源基本实现达标排放,城镇生活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危险废物处置率显著提高,重点城镇环境质量得到保持和改善;人为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得到有效遏制,草地退化趋势有所控

    [阅读全文]

  • 海岸破坏触目惊心 过度开发正毁掉海南

    [内容预览]

    | 2007-3-29 11:40:33
        据《经济参考报》2007年3月29日报道:海南,热带海岛海岸天蓝沙静,风光旖旎,是宝岛胜景的精华所在,也成为旅游房地产开发商觊觎的重点目标。    众多财团抢滩海南,海岸开发高潮汹涌。    为打好滨海旅游度假和第二居所这张牌,海南“十一五”规划进一步明确了房地产业的支柱产业地位,计划五年内开发投资4

    [阅读全文]

  • 西藏8个湿地列入全国湿地保护工程

    [内容预览]

    | 2007-3-28 21:53:07
    巨大的冰川,丰富的降水,星罗棋布的湖泊,众多的河流以及宽阔的河道,构造了西藏分布广阔,类型多样的高原湿地。西藏湿地总面积达 600多万公顷,以天然湿地为主,约占西藏土地面积的4.9%。湿地面积名列全国首位。由于西藏人口稀少,经济开发时间较晚,绝大部分湿地区域受现代工业污染极少,湿地及湿地生物基本上仍保持着自然原生的生态状况。  高山湿地向来有“地球肾脏”的美名,也是世界独一无二的湿地资源。在西藏众

    [阅读全文]

  • 因环保问题突出 延安三万吨以下煤矿今年全关

    [内容预览]

    | 2007-3-28 8:41:21
    延安的经济主要依托能源开采与石油化工,多年来环保问题异常突出。延安市副市长师合林昨日表示,延安的经济发展必须和环境保护同步,一定要做到“不欠新账,多还旧账”。该市计划今年内关闭全部年产3万吨以下小煤矿。  记者了解到,延安市下辖各县目前没有一个污水处理厂,为此,“志丹、吴起、安塞3县要在今年内建成污水处理厂,甘泉、子长、延川、黄陵县必须在明年内建成,其余各县区的污水处理厂至少也要在2010年底前建

    [阅读全文]

  • 温家宝:坚持长期奋斗做好治沙工作

    [内容预览]

    | 2007-3-27 20:00:23
    新华网北京3月27日电(记者 张晓松):全国防沙治沙大会26日至27日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会见与会代表并讲话。温家宝首先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在全国防沙治沙大会上受到表彰的先进单位和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在防沙治沙岗位上工作的广大干部群众表示亲切的慰问和诚挚的敬意。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出席会议并讲话。   温家宝首先从3月23日人民日报发表的介绍治沙英

    [阅读全文]

  • 浙江生态环境保护见效

    [内容预览]

    | 2007-3-27 12:29:47
    本报杭州3月26日专电(驻浙记者万润龙)昨天晚上,浙江省8条主要流域的水质监测报告揭晓。监测数据显示,浙江近年来的生态建设和环境整治已见成效:受监测的8个水系中,钱塘江、灵江、飞云江、西苕溪符合二类地表水质标准,瓯江、曹娥江、甬江分别达到了三类水质标准,只有鳌江仍处五类水标准。  今年3月22日是“世界水日”,也是我国“中国水周”启动日。由浙江在线联合钱江晚报、浙江经视等多家媒体发起了“关爱家园,

    [阅读全文]

  • 环保总局解除对唐山市及大唐国际限批禁令

    [内容预览]

    | 2007-3-27 8:29:01
    新华网北京3月26日电(记者 顾瑞珍) 记者26日从环保总局获悉,鉴于唐山市和大唐国际发电股份有限公司的环境违法项目已完成整改,环保总局决定从即日起解除对其实施的区域和行业限批。   据介绍,2007年1月10日环保总局对唐山市实施区域限批,截至目前,通报查处的唐山新联钢铁有限公司、唐山宝业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和滦南华瑞钢铁有限公司三个违规建设项目已停产停建;7家钢铁企业落后设备已淘汰拆除;7家小钢铁

    [阅读全文]

  • 全球变暖影响海南几何?

    [内容预览]

    | 2007-3-27 8:20:24
    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极地冰架融化断裂,并由此引发世界末日灾难,人类社会被埋入一片冰天雪地之中……这是美国灾难大片《后天》讲述的故事。这一天是否真会来临,又离我们有多远呢?   气象专家告诉我们,全球气候变暖已是不争的事实,影片中极地冰川融化阻断大西洋暖流的情况决非耸人听闻。虽然目前尚不敢确定这一天真会到来,但可以肯定的是,如果极地气候持续恶化,全球气温不断上升,作为岛屿省份的海南,将受到显著

    [阅读全文]

  • 广东提高环保准入门槛

    [内容预览]

    | 2007-3-26 22:23:48
    记者今天从广东省政府有关部门获悉,从今年开始该省将提高产业发展环保准入门槛。广东省环保局负责人表示,今年各级环保部门必须把总量削减指标作为建设项目环评审批的前置条件,新增污染物排放量不允许突破总量控制指标。对超过总量控制指标的地区,暂停审批新增污染物排放总量的建设项目,或实行区域环保限批。今年环保的重点是防止珠三角污染产业快速向山区转移。   据介绍,中央在制定“十一五”发展规划时,要求广东削减污

    [阅读全文]

  • 曾培炎:发展绿色节能建筑 推动建筑业可持续发展

    [内容预览]

    | 2007-3-26 22:16:06
        新华网北京3月26日电 26日上午,第三届国际智能、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暨新技术与产品博览会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为大会发来贺信,强调要完善政策法规,推行绿色标准和节能改造,降低建筑能耗,努力实现建筑业可持续发展。     曾培炎指出,发展节能、绿色和智能建筑,是国际建筑领域的大趋

    [阅读全文]

  • 中国近二成国土沙化 近四亿人的生产生活受影响

    [内容预览]

    | 2007-3-26 22:05:14
    中新网3月26日电来自国家林业局的消息称,中国30个省份的889个县、旗、区分布有沙化土地。全国沙化土地有173.97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8%,影响着近4亿人的生产和生活。  沙化每年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500多亿元,严重制约着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已经治理的沙化土地,生态状况仍很脆弱,特别在沙区,人口、资源、经济压力仍然巨大。   国家林业局表示,中国土地沙化面积由上世纪末年均扩展343

    [阅读全文]

  • 腾笼换鸟:上海欲建地下绿色园林空间

    [内容预览]

    | 2007-3-26 15:03:29
    ■本报记者 祝颖 上海报道   从同济大学地下空间研究专家束昱教授那里,记者得知,一个在地下空间创建绿色园林区的方案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备之中,“未来三年内上海或将出现一个商场、公共空间等被绿色包围的数百平方米的地下公园”。   在上海市未来的城市空间规划中,地下空间的开发与地上空间一样重要。在专家们的蓝图中,上海未来的地下空间将成为功能化、人文化、生态化兼备的城市第二度空间。   浦东的地下园林  

    [阅读全文]

  • “绿色”高架桥柱养护有点烦

    [内容预览]

    | 2007-3-26 12:55:27
    □晚报记者杨冬报道   让光秃秃的高架水泥桥柱“绿”起来,曾经是许多市民的美好愿望。如今,驾车行驶在申城高架底部,抬头望去,不少高架桥柱已被爬山虎、常春藤等攀爬植物给覆盖,这为城市增添了几分绿色。  记者从有关方面了解到,高架桥柱穿上“绿衣”后,部分柱子上还多披了层供植物更好攀附的“黑网”,无形中给高架桥柱的日常养护、维修工作带来了新问题。  现状  垂直绿化让桥柱“活”了  “过去的绿化都是平面

    [阅读全文]

  • 上海绿化要“颜色”

    [内容预览]

    | 2007-3-26 12:54:28
    □记者张勇 通讯员赵华生   晚报讯 上海的城市绿化今后将向“彩化”发展。今年,上海将大力推进色叶树种的应用,让申城到处多彩多姿。  记者近日从市园林绿化行业协会获悉,全市将大力推进新优树种的引进和色叶树种的推广应用,推动园林化产业向生态化发展。同时在居民区中考虑植入落果少、无飞毛、无毒无刺无味、发芽早、落叶晚的木本植物,如银杏、槐树、合欢等,减少或取消不合时节的热带植物。  如今,徐汇区的华泾公

    [阅读全文]

  • 气象局局长秦大河:关注极地气象 保护全球气候

    [内容预览]

    | 2007-3-23 10:09:28
        3月23日是世界气象日。今年主题是:“ 极地气象:认识全球影响”,表达了国际气象界对极地气象和全球气候变化的高度重视。世界气象组织(WMO)和国际科学理事会(ISCU)共同发起“2007—2008年国际极地年”活动,目的也在于希望国际社会能够充分认识极地与全球气候变化的相互联系,及其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福祉安康的重要影响。  &n

    [阅读全文]

  • 防止珠三角污染产业向山区转移

    [内容预览]

    | 2007-3-23 10:08:20
    环保重点  我省今年将提高产业发展环保准入门槛,总量排放超标地区暂停审批新建项目  防止珠三角污染产业向山区转移  本报讯(记者/刘茜实习生/蓝之馨通讯员/钟奇振)记者在昨日召开的全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上获悉,从今年开始我省将提高产业发展环保准入门槛。省环保局局长李清说,今年各级环保部门必须把总量削减指标作为建设项目环评审批的前置条件,新增污染物排放量不允许突破总量控制指标。对超过总量控制指标的地区

    [阅读全文]

4426 篇资讯  首页 | 上一页 |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 下一页 | 尾页  20篇资讯/页  转到第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