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宝库南岭明珠 雪灾过后车八岭的美丽与忧愁
2008年车八岭和南岭一起遭受了特大雪灾,受灾面积曾达到80%。两年了,车八岭是否别来无恙?近日,记者走进车八岭进行实地探访。
雪灾过后的车八岭 松树林一度变成“牙签林”
2008年从1月持续到2月的冰雪给车八岭带来的损失至今让大家记忆犹新。
“晚上树木断枝和倒塌的声音噼里啪啦,像是放鞭炮一样响。”保护区工作人员束祖飞说,雪灾过后,放眼望去整个保护区山林呈现出惊人的特点:海拔550米以上的树木几乎全部断枝断梢,与550米以下的葱茏形成强烈对比,其间形成一条十分明显的受灾分界线。
大量断梢的松树再也没能在雪灾后发芽,光秃秃的树干像一根根褐色的牙签插满了山岭,不少动物也在雪灾中饿死和冻死。20多年一直在车八岭保护区工作的蔡达深称此前这里从未遭受过如此惨痛的损失。
此次雪灾中,车八岭550米海拔以上的山林被摧残严重,受灾面积达到了8万亩,占总面积的近80%。“全面恢复至少需要10~50年的时间。”有专家估算,冰雪灾害给粤北自然保护区带来的损失短时间内无法修复。
受灾后的半年时间里,车八岭的50多位护林人员几乎都在忙着统计和清理受灾植物。他们砍去珍稀树木的断枝,让它们重新发芽生长。同时清理掉防火林周边折断的毛竹,以免干枯后引起森林火灾。
“我们更倾向于让森林自然恢复。”车八岭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张朝明认为自然保护区不应过多地人为进行干涉,任其自然发展就是最好的保护。
阔叶林复绿 大树断掉小苗生长
两年后记者再来到车八岭,已看不到当年的“受灾分界线”,断枝断梢的阔叶林再次发芽,绿色树冠填满了当年的满目疮痍。
但长期工作在这里的工作人员会告诉你,雪灾前山上的绿色比现在更深更密,虽然重新发芽的阔叶林早已将山头复绿,但树冠还远不如原来茂盛。
在核心保护区,那些已死掉的松树仍然屹立在针叶林带,远远望去一棵棵仍清晰可辨。“核心区是不允许砍伐任何树木的,即使是死掉的也不可以砍。”
令车八岭最为骄傲的珍稀植物伯乐树在该保护区发现的数量仅为两棵,其中一棵树龄久远的伯乐树却遭受了“灭顶之灾”,树梢被压断,被迫锯掉了树梢,是死是活都难以保证。然而令人惊喜的是,这株伯乐树不但没有死去,一年后,在大树的根部还长出了无数株小树,这在此前是绝无仅有的。两年来,从它根部移栽出来的小伯乐树已达到了近400株,大大增加了这种珍稀物种的数量。
同这株伯乐树一样,在不少断掉浓密树冠的大树下面,无数的植物正以前所未有的生长态势拼命生长。
“以前大树树冠挡住了阳光,让下面其他植物生长艰难,而巨大的树冠断掉以后却给了其他物种生长的机会。”车八岭高级工程师宋相金由此认为,雪灾给物种带来的除了伤害还有很多积极的意义,这种影响有待相关专家深入研究。
观鸟爱好者苦等海南虎斑鳽
在车八岭最引以为傲的珍稀动物里,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海南虎斑鳽受到观鸟达人的追捧。然而雪灾过后,大家更难看到过这种鸟儿的身影了。
据了解,海南虎斑鳽只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我国浙江、福建、海南等地山区被发现过,之后70多年就再也没有出现过,20世纪60年代初期,也仅在中部山区采到了两只标本。国外有关专家分析称,海南虎斑鳽的濒危程度可能更甚于朱鹮。
这种傍晚出来,凌晨归巢的鸟类近年来更是甚少被发现,珍稀程度不亚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2001年车八岭首次发现活的海南虎斑鳽,引起了生物学界的极大重视。
在此后的多年里,来自全世界的观鸟爱好者常常来到车八岭探访这位神秘的“隐士”。观鸟爱好者天没黑就聚集在当初发现海南虎斑鳽的樟栋水河流下游一处溪流的拐弯处耐心等待,期望等来觅食鱼虾的海南虎斑鳽。
然而海南虎斑鳽生性怕人,见到溪流旁有人,几秒钟就从上空疾驰而过,不留下一点痕迹。
多年来,观鸟爱好者曾十多次发现海南虎斑鳽的身影,这种濒危的鸟儿一直隐居在车八岭,留给人们无限遐想。
在2008年雪灾前,车八岭的工作人员在观测站,经常在黄昏的时候看到6只海南虎斑鳽成队集体出来喝水觅食,然而在2008年雪灾后,它们就变得更神秘了。
猎杀者用被包蒙混过关 拯救水鹿遏制偷运
在韶关一带,野生动物“山牛”在当地百姓的印象中是长着鹿头、有着牛一般壮硕高大体质和深褐色毛皮的动物,动辄两三百斤,常被人捕猎。甚至当地有些餐馆中都曾能尝到山牛肉。
山牛学名叫水鹿,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据介绍,水鹿只吃拟赤杨的树皮,细心的护林员知道,哪里有被啃过树皮的拟赤杨,一般就有水鹿生活。
这种温顺又怕人的动物体态优美,在车八岭也仅存100多只。幸运的是,与上世纪80年代相比,它们的数量翻了一倍。但增长的数字仍不能掩盖水鹿被频繁猎杀的事实。
曾经有人在保护区里猎杀了水鹿,为了逃出保护区大门,用被子包住谎称是需要急救的病人来逃过护林员的眼睛。近年来,严格的保护使得车八岭自然保护区的偷猎现象得到较好的遏制,区内已经不存在盖被偷运水鹿的事件。
说起水鹿的保护,车八岭的护林员仍然充满忧虑。“保护区外仍有大片宽阔绵延的山脉,动物随时可以从保护区内跑到保护区外的森林,难免不被猎杀。”
每年林业公安部门都会收缴到被猎捕致伤的水鹿,但整个广东除了车八岭还没有一个地方可拯救并收留这些可怜的动物。此前,不少水鹿被陆续放归车八岭自然保护区。
今年,车八岭自然保护区申请了“水鹿的拯救与繁殖”项目,希望能成为收治和繁衍水鹿的基地。
车八岭的经验 人与自然共发展
近年来,为了让村民走上可持续发展的致富之路,车八岭自然保护区进行了多种尝试。他们请来相关专家,扶助当地农民利用山区特有的资源养蜂、养菌(蘑菇),并教授村民如何将水果制作成高附加值的干果,增加他们的收入。
车八岭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张朝明认为,只有村民们富裕了,才能提高他们保护森林的积极性,真正杜绝他们上山打猎和砍伐树木。
几年来,车八岭还为村民修建了无公害厕所和环保沼气池等设施。“修建沼气池就是希望他们不要上山砍柴。”
“保护森林的同时也要保护人,只有人和谐了自然才能和谐。”当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专家组来到车八岭考察时,他们惊异于这里和谐的社区关系与古老的森林保护区并存。车八岭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理念得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肯定,2007年车八岭被纳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
责任编辑:ahaoxie
![]() |
您的评论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广告资讯
绿色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