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环境要闻 >> 自然生态 >> 正文

长江刀鱼,或成“最后的绝唱”?

Eedu.org.cn 作者:蔡新华 刘静    资讯来源:中国环境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4/29

 

  长江生态问题和滥捕,成刀鱼量锐减的主因

  在采访中,有不少老渔民跟记者抱怨:一艘渔船出去,起早贪黑,人工和柴油都很贵。长江里鱼不多了,草鱼、鳊鱼、鲫鱼都卖不出价格,捕捞到了也没多大用。一年到头,能赚钱的,只剩下了刀鱼和螃蟹。但一年下来仔细一算,钱并没挣多少,只因江里“刀鱼”不给力,越来越少了。

  记者了解到,现在长江里的刀鱼已经极少了。前些年刀鱼鱼汛还分“大小年”,这几年好像也不分了,年年几乎都是“小年”。捕捞上来寥寥几条刀鱼,就足以让渔民开心不已。许多渔民们也很感慨:怎么刀鱼就这么少了?

  据一位知情者介绍,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长江生态环境问题突出。近几年,长江水质令人担忧,污染的水体影响了刀鱼的生存环境。这位知情者给记者讲了个细节:有鱼贩子把养鱼池里的鱼捞进水桶,再往桶里洒些柴油,购鱼者前来挑选鱼,偏就看中这气味浓重的“柴油鱼”,因为有“长江野生的味道”。这些细节让人哭笑不得。

  其次,滥捕也是导致长江刀鱼大量减少的原因之一。郑金良和渔民们都忍不住谈到,在前些年,长江上曾出现过“天罗地网”,除了航道之外,一张大网从江底拉到江面,每隔一段便有一张。有一年,郑金良曾亲眼看到,渔民一次收网至少可以捕捞到几百斤刀鱼。

  更为关键的因素,在上海海洋大学教师何为看来,也许是安徽、湖北等地的不少湿地湖泊如今都建了防汛堤,导致刀鱼的传统产卵地被破坏。何为说,前些年他为了研究刀鱼养殖,沿长江流域跑了不少地方,这些都是他亲眼所见。但是,“防汛重要还是保护产卵地重要?”何为说,这又是一个难以实现双赢的问题。

  非法捕捞者铤而走险,对刀鱼资源伤害极大

  由于长江口的水文环境变化以及过度捕捞的影响,“江刀”数量这几年锐减。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曾公布数据:1973年,长江沿岸“江刀”产量为3750吨,1983年为370吨左右,到2002年之后年产量已不足百吨。而现在的年产量只有几十吨,犹如断崖似的下降,令人惊叹不已。

  为应对这个情况,2015年11月17日,农业部渔业渔政管理局发文,对《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水生野生动物调整方案公开征求意见,原因是“近年来,由于生态环境不断恶化,野生动物资源破坏严重,濒危程度不断加剧,《名录》已不能适应当前野生动物保护工作的需要。”

  而在调整方案中,素有“天下第一鲜”美誉的长江刀鱼榜上有名。这意味着,一旦该意见获得通过,长江刀鱼将进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野生长江刀鱼将不再是经济鱼类,捕捞野生刀鱼将违反法律,要受处罚,而今年吃刀鱼也可能是最后一次“疯狂”。

  在此次调整方案中,“长江三鲜”中的另一种鱼类——鲥鱼也赫然上榜。但据了解,野生鲥鱼早已宣布“功能性灭绝”(物种因其生存环境被破坏,数量非常稀少,以致在自然状态下基本丧失维持繁殖的能力,甚至丧失维持生存的能力),长江中已数十年见不到鲥鱼的踪迹。及早保护、严禁捕捞,或许可以让处于濒危边缘的长江刀鱼避免重蹈鲥鱼的覆辙,令其起死回生。

  事实上,上海市渔政部门为保护长江刀鱼资源,保障专业渔民的利益,早就有了更为直接的“禁渔令”:在刀鱼洄游长江的季节,除持有刀鱼特许捕捞证可入江捕捞刀鱼的渔船外,其余任何捕捞行为都属违法行为。

  “今年或许是捕捞和食用刀鱼的最后一年。许多捕鱼人都想赶上这趟‘末班车’,从刀鱼身上攫取最后的利益。”上海海警支队有关负责人这样介绍。

  记者从崇明县农业行政综合执法大队渔政管理检查站获悉,从2月底至今,检查站已查获80多艘非法捕捞刀鱼的渔船。这些非法捕捞船多采用网眼密集的禁用渔网,将大鱼小鱼一锅端,对刀鱼资源伤害极大。

  无证捕捞船隐患重重,海警出“重拳”加强监管

  在上海海警支队相关负责人看来,长江刀鱼资源衰减的主要原因是“人”,沿岸工厂污染及船舶排污、捕捞强度大、长江流域水利设施建设等因素,都恶化了刀鱼的生存环境,造成种群的衰退、灭绝,禁捕、保护已刻不容缓。

  “受水生野生保护动物调整方案政策出台的影响,今年在崇明水域作业的渔船剧增。目前,崇明各渔业村共有刀鱼特许捕捞证100多张,而外来无证捕捞船数量估计有数百艘之多。”这位负责人说。

  “从我们收集到的信息反馈发现,目前在九段沙上沙和中沙水域共有60余艘渔船从事刀鱼捕捞作业,下沙水域作业船只数量在100艘左右。加上这些作业船只中的一部分会拖带一至两艘‘三无’泡沫船以方便作业,实际船只数量甚至超过了200艘。”这位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些“三无”船只经常占用航道,使用违规渔网,还经常因为抢占捕捞区域而打架斗殴,不仅给正常作业的渔民造成不利影响,严重威胁着过往船只的安全,还埋下了大量的治安隐患。

  据了解,为加强管控刀鱼捕捞期间长江口水域的治安形势,防止刀鱼捕捞最后的疯狂“争夺战”, 自今年刀鱼捕捞开始以来,上海海警主动出击,维护长江口水域的治安稳定。一是到渔船上向渔民们发放了60多份普法宣传单、走访渔港开展普法教育23次,提高渔民的法治意识,从根源上消除治安隐患;二是重拳出击。上海海警支队在辖区水域开展了“加强刀鱼捕捞期辖区治安整治专项行动”,增加舰艇巡逻的规模和密度,全面整治辖区水域治安。

  记者获悉,往往天还未亮,上海海警工作人员就开始集结大部分舰艇组织编队,在刀鱼捕捞重点辖区水域巡逻,对多艘渔船进行登临检查。

  记者日前随上海海警支队执法检查崇明岛东南水域时,在现场看到一艘渔船带着违禁网具企图蒙混过关,趁机混入刀鱼捕捞的“正规军”中,被执法人员“揪”了出来。执法人员在执法时,遭到违法行为人孙某的阻挠。孙某先是驾驶小型渔船阻碍渔政船正常执法,后又来到渔政船驾驶室,手持捕鱼作业工具,对船长进行威胁,试图阻碍渔政人员正常执法。

  事件发生后,渔政船向海警报警,寻求支援。海警支队执法科室第一时间与报警渔政人员沟通,同时民警根据以往办案经验,指导现场渔政人员进行现场保护和证据收集工作。指挥中心调度在附近水域巡逻的舰艇前往支援,当海警民警到达现场后,执法人员在极短的时间内开展信息采集、调查询问,确保了案件的快速办理,对孙某进行了相关的处罚。

  人工繁殖技术虽有突破,长江生态保护刻不容缓

  随着“江刀”越来越少,人工养殖刀鱼是否可行呢?记者在调查后发现,事实上,刀鱼的人工繁殖目前依然是一项世界性难题。一是因为刀鱼性格暴躁,出水即亡,种鱼的获取、人工授精、孵化等难度很大;二是因为刀鱼嘴很“刁”,只喜欢天然生物饵料,喂养难度较大。

  记者获悉,早在2007年,上海市水产研究所联合嘉定区水产技术推广站就组建了长江刀鲚科研团队,首次通过采捕野生长江刀鲚种苗开展人工养殖,拉开了长江刀鲚人工繁殖技术科研攻关的序幕。

  2011年,长江刀鲚科研团队终于取得了刀鱼人工繁育技术的突破,成功获得了人工繁育的子一代亲本;2013年,又成功培育出大规格刀鱼苗种12.3万尾,在全国范围内首次实现了苗种的规模化生产;2014年,又培育出了25.5万尾苗种,刀鱼规模化全人工繁育技术日趋成熟。目前该中心已成功养殖第三代刀鱼,已经有一些养殖户从这些科研院所购买刀鱼受精卵和刀鱼苗,并养殖成功。

  因为养殖技术的突破,刀鱼从物种上被保存下来了。但是,长江生态保护和刀鱼禁捕依然必要且刻不容缓——通俗地讲,若“江刀”在人工养殖池里养了数十年之后,肯定会适应环境而变成“湖刀”,因此,必须间隔几年就要“灌江纳苗”(指为了增加长江沿岸湖泊中的鱼类资源,适时开闸让长江中鱼类的鱼苗或幼鱼随水进入湖中),来更新野生刀鱼苗。而为了保证能从长江里纳到刀鱼鱼苗,则需要每年大规模地放流刀鱼。

  据悉,为尽快修复天然水域刀鱼资源,上海市将刀鱼苗种纳入了放流计划,2013年就开展了试验性放流,在长江口成功放流9000尾苗种。2014年,上海市将10万尾全人工繁育的刀鱼苗种成功放流长江。今后,也会不定期的放流苗种。

  上海市农委有关人士表示,刀鱼苗种成功放流长江,标志着刀鱼人工繁育科研成果在渔业产业中的实际应用。持续开展刀鱼的人工增殖放流,将成为恢复和增加长江刀鱼资源的有效手段。

上一页  [1] [2] 


  • 上一篇资讯:
  •  
  • 下一篇资讯: 没有了
  • 责任编辑:ahaoxie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您的评论
    姓 名: * Oicq:
    性 别: Msn:
    E-mail: Icq:
    主 页: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内容搜索

    绿色生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