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环境要闻 >> 环球热点 >> 正文

“后京都时代”前景扑朔迷离

Eedu.org.cn 作者:张红    资讯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6-21

“后京都时代”前景扑朔迷离

     2008年3月31日,在阿富汗首都喀布尔,玩板球的人们遭遇到沙尘暴。 新华社/路透

    美国总统布什曾于2007年5月宣布,他将力邀最主要的温室气体排放国召开一系列会议,以期到2008年底,设立一个《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结束之后的新的国际温室气体减排框架。2008年底已不再遥远,但“后京都时代”的前景依然扑朔迷离。

    第四次全球主要经济体能源安全与气候变化会议于6月21日至22日在韩国首尔举行。此次会议将进一步探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提高能源安全及能效、保持经济增长等事宜。另外,与会各方还将致力于推动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下的谈判。全球动员,保护环境,是美好的愿望。然而,梦想与现实间的距离依然不容忽视。

    梦 想

    气候外交的重要性早在1990年已引起关注。当年,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首次发布了关于气候变化的科学评估报告。应对气候变化成为国际社会无法回避的议题,联合国由此启动关于气候变化问题的多边国际谈判。1992年6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公约》于1994年生效。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举行的《公约》缔约方第3次大会通过《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成为对《公约》的重要补充。2005年2月,《京都议定书》生效。从此,两本小册子被称为气候外交的“红宝书”。

    《公约》中有一条非常重要的原则: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也就是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保护气候系统的问题上具有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发达国家缔约方应当率先对付气候变化及其不利影响。得到170多个国家批准的《京都议定书》把《公约》具体化,规定发达国家应在2008年至2012年的这段承诺期内,将其温室气体排放量从1990年的水平至少减少5%。在人类历史上,这是第一次以国际法形式就温室气体排放量作出定量限制。

  现 实

    有了美好的梦想,有了实现梦想的步骤,然而,现实中依然矛盾重重。

    2001年,当时的世界温室气体最大排放国美国退出《京都议定书》,理由是“这会损害美国经济”,成为目前唯一一个拒不签署《京都议定书》的发达国家。美国人口只占世界5%,温室气体排放量却占世界25%,人均年排放20吨。美国拒绝《京都议定书》规定的起码减排义务,成为国际社会减轻全球温室效应的主要障碍。

    不过,美国的态度也在逐步变化中。2002年,美国现任总统布什提出到2012年,将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18%的自愿性减排目标。“2006年,美国已减排3%,仅次于法国,为主要经济体中成绩最好的。”美国白宫环境质量委员会主席詹姆斯·康诺顿对《财经》记者表示,美国有望尽快将减排计划纳入法案,并实现在2025年前减少60亿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但即便如此,也仅仅意味着届时美国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停止增长,仍然与欧盟打算在2020年降低20%的温室气体排放的目标相去甚远。

    希 望

    气候变暖如今已是不争的事实。欧洲人曾惊呼“地中海在燃烧”,席卷全球的热浪已吞噬无数生命。地球人的目光已渐渐聚焦于气候变化。虽然梦想与现实的距离依然存在,但并非毫无希望。

    《公约》和《京都议定书》允许发达国家通过境外减排的方式履行其义务。此规定奠定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基础。发达国家国内减排成本平均在每吨碳100美元以上,在发展中国家的平均减排成本只有几美元至几十美元。这种巨大的减排成本差异,推动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一种合作减排机制。简单一句话,发达国家可以通过资金和技术的方式换取各种温室气体的排放权。

    此外,在巴厘岛谈判上,中国还首次正式提出,在发达国家提供相应支持,即建立(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技术转让和资金机制的基础上,发展中国家也应通过政策措施承诺为应对气候变化作出更大贡献。

    虽然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正逐渐成为现实,但如果美国依然不能承担起自己作为能源消耗大国以及温室气体排放大国的相应责任,“后京都时代”依然只能步履维艰,梦想与现实之间的距离将依然难以跨越。(本报记者 张 红)



  • 上一篇资讯:
  •  
  • 下一篇资讯:
  • Tags: 后京都时代,京都议定书
    责任编辑:ahaoxie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您的评论
    姓 名: * Oicq:
    性 别: Msn:
    E-mail: Icq:
    主 页: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广告资讯

    绿色生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