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环境要闻 >> 环球热点 >> 正文

减排:发展中国家面临独特问题

Eedu.org.cn 作者:王慧卿    资讯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5-25

  乔蒂·帕里克(Jyoti Parikh)(王慧卿 编译)

  在气候变化问题上,印度与其他国家之间有几个重要问题:未来印度会排放多少温室气体,排放量与哪些因素有关,以及在此基础上和给定其他各国排放量的情况下,国际社会应对印度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能力和意愿有何种看法。

  “排放税”或比量化指标更有效

  在全球层面,可持续发展最直接的问题是,印度在全球温室气体排放中占了多大比重。而同样重要的问题是,印度寻求可持续发展之路对其温室气体排放有何影响。印度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努力总会减少其温室气体的排放,而温室气体排放总与空气污染和水污染密切相关,因此可持续发展也会减少污染。因此,国际社会很可能会说,印度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不仅对国际社会有利,也会令其得到除减少气候变化影响以外的好处。

  我们先来分析,在存在一个全球协定对温室气体排放作出限制的情境下,印度未来温室气体排放的预测。一项研究预测,印度的温室气体排放在2020年大概为4.59亿米吨到7.53亿米吨之间,2050年为6.13亿米吨到14.51亿米吨之间,2100年在6.14亿米吨到27.28亿米吨之间。

  上述研究表明,在没有排放限制的情境下,通过征收排放税进行减排,印度的温室气体排放在2020年为3.87亿米吨到10.13亿米吨之间,2050年为3.74亿米吨到11.53亿米吨之间,2100年在2.42亿米吨到20.51亿米吨之间。“排放税”的范围2020年为4美元到40美元,2050年为56美元到181美元,2100年为165美元到241美元。

  事实证明,可能有比硬性的量化减排指标更重要的因素,我们需要发现它们,并更好地予以理解。因为这些因素可能对从国家和全球层面理解可持续发展非常重要。

  将发展中国家的实际问题纳入研究模型

  美国、欧盟和日本在全球建模中都有着各自不同的视角。但是这种差异与发展中和发达国家之间看法的差异相比不值一提,发展中国家在发达国家所建模型中要么根本不存在,要么特征非常不明显。这使得在全球范围内就模型结论进行交流异常困难。

  OECD国家的分析师通常不会关注那些非市场化的发展中国家。其他国家的分析师通常假设发展中国家拥有足够的资源和选择余地来实现能源与环境之间的权衡,从而将重点放在需求和机遇上。但是,实际上,发展中国家是最为脆弱的。这种(模型与实际的)差异实际上为全球气候研究提出了新的前沿课题,那就是开发新的工具来分析发展中国家面临的问题,而不是将发达国家面临的问题直接转移过去。毫无疑问,这需要更细致艰苦的工作,建立新的数据库、新的模型以得出新的观点和结论,来帮助发展中国家的决策者。

  一些环境的外部性已经可以量化,但很难同时考虑两个以上的问题。而贫穷和稳定性这些外部性问题很难量化,但以某种方式将其引入模型使之“内部化”、然后作出预测和政策建议是很重要的。忽视这些问题会令模型的结论出现误导,也会令决策出现偏差。这并不是说传统的分析技术就不太有用甚至是误导。相反,正是由于现在的分析越来越复杂,因此也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分析师需要做的是,积极将旧工具更宽广、更细致地应用于新的发展问题。

  除了尽量将外部效应内部化以外,替代发展路径也可以被研究模型考虑。这种做法很多情况下都取得了成效。

  国际社会的研究在促进各国和全球可持续发展问题上大有可为,尤其对发展中国家而言。通过提供信息、分析、技术支持以及机构支持,国际社会是能够鼓励发展中国家采取可持续发展的。[作者为印度综合研究与发展行动(IRADe)执行主任。王慧卿编译]



  • 上一篇资讯:
  •  
  • 下一篇资讯: 没有了
  • 责任编辑:ahaoxie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您的评论
    姓 名: * Oicq:
    性 别: Msn:
    E-mail: Icq:
    主 页: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广告资讯

    绿色生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