坎昆全球气候大会今召开:减排指标仍是老大难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6次缔约国大会今日在墨西哥坎昆召开。这次大会的议题仍围绕着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最终目标———通过缔约方的共同努力,将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以避免人类排放的温室气体导致的全球变暖危害扩大化。
业内人士认为,尽管国际社会对坎昆会议的预期有所降低,但仍可望在一系列次级问题上取得进展。
10年减排差距达80亿-140亿吨
为了避免全球变暖导致的严重后果,IPCC(政府间气候变化问题小组)曾建议,以1990年的排放为标准,到2020年全球的温室气体排放应当减少25%-40%。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在2015年把全球变暖的幅度(以工业革命前为标准)控制在2℃。而仅在20世纪,全球平均温度就已经上升了0.7℃。留给我们的行动时间并不多了。
针对全球变暖问题的国际谈判,其主要成果之一应是各主要国家采取什么行动。然而,面临的实际情况要复杂的多。绿色和平组织气候与能源项目主任李雁指出,在哥本哈根,发达国家拿出了部分的减排目标,但是这些目标相加起来,距离2020年需要达到的减排量相差80亿-140亿吨之远,不仅无助于大家所认可的将2015年的升温控制在2摄氏度以下的情景,相反,目前的目标相加,全球温度将上升至少3摄氏度。如果要在2020年达到必需的减排量,以及在坎昆各个谈判集团必须做出为弥补这一80亿-140亿吨空白减排量的努力。那么,要求发达国家在减排指标上,要开始执行更严格的减排目标。
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主任潘家华告诉南都记者,有关全球长期减排目标的具体化,从逻辑上讲,如果2020年中期减排目标不能明确,2050年的减排目标没有任何意义。因而,关键是发达国家要明确2020年中期减排目标,然后才能讨论明确长期目标,或者至少,中期目标要与长远目标相一致。
值得一提的是,在大部分国家还在坐等别国采取行动的时刻,欧盟已经规划好从2013年(减排方案的下一阶段的第一年)开始执行的更严格的减排目标并已开始规划如何在2012年以后强制欧盟企业遵守其国内的温室气体“总量控制与交易”制度。同时,欧盟正在讨论深化减排努力,争取在2020年实现排放水平比1990年降低30%。
气候基金或将启动
坎昆会议上一系列关键议题面临严峻挑战不仅仅是减排问题。
潘家华认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有关“双轨”还是“并轨”的严重分歧并没有终止,仍然存在相当大的不确定性。
不过,气候基金是国际气候谈判上备受关注的议题之一,很可能就这一问题取得突破。潘家华表示,哥本哈根协议中的结果是,2010-2012年,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每年100亿美元,以快速启动气候基金,用于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2020年增加到每年1000亿美元。由于减排目标的低预期,而且在2010-2012年间的快速启动资金数量较少,所以有望达成共识。
延伸阅读
美国人均碳排放约为中国5倍
根据185个国家研究报告,澳大利亚每年人均碳排放20.58吨,美国为19.58吨,中国为4.6吨,在185个国家里排第44位。而按人均历史碳排放总量计算,中国为66吨,而英、美人均却高达1100吨。对此,印度、巴西、南非和中国发表四国《天津声明》,认为美国应提高减排目标。
责任编辑:ahaoxie
>> 相关资讯:坎昆会议开幕,各方须“相向而行” 外媒:坎昆气候峰会议题牵动全球 “十二五”期间减排指标 污染物将扩大到四项 联合国气候谈判再开幕促发达国家修改减排指标 德工业界反对欧盟提高温室气体减排指标 发达国家应该进一步承担大幅量化减排指标 江苏:连续3年超额完成年度减排指标 世界首家煤矿瓦斯利用减排指标签发 中国严辞拒绝将“主要发展中国家”纳入过分减排指标 ![]() |
![]() |
您的评论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绿色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