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环境要闻 >> 环球热点 >> 正文

坎昆·启程

Eedu.org.cn 作者:张晓哲 李晓刚    资讯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11-27
   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将于11月29日至12月10日在墨西哥坎昆举行,预计会议的规模会超过1万人,我国政府将派出高级别代表团出席。大会将讨论多个核心问题:《哥本哈根协议》法律化、减排目标,转让新技术,以及援助资金及时到位等。
   距坎昆会议召开,日子屈指可数。从去年由“热”到“冷”的哥本哈根大会,到今年的坎昆,气候变化谈判之路,仍未现坦途。由于其牵涉到国家利益,因此,气候谈判大会也成为各国政治力量博弈的舞台。尽管如此,气候变化这一关系到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议题,依然承载着公众的绿色希望。
  
  中国:将发挥建设性作用
  
   墨西哥坎昆会议即将召开,11月21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北京主持召开国家应对气候变化领导小组会议。温家宝在会上强调,我们正在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将把降低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列为约束性指标。
   会议认为,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主张通过切实有效的国际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挑战。我国将坚持《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的基本框架,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主张严格遵循“巴厘路线图”授权,以《哥本哈根协议》达成的政治共识为指导,进一步加强《公约》和《议定书》的全面、有效和持续实施。
   两天之后的11月2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解振华在国务院新闻办发布会上回答记者提问时说,“中国过去一直是在发挥积极建设性的作用,坎昆会议上,我们还会继续发挥积极建设性的作用。”
   相对于政府的积极态度,联合国官员更加乐观,认为可期待坎昆气候大会成功。联合国负责政策规划的助理秘书长罗伯特奥尔22日表示,即将在墨西哥坎昆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有可能在一些重要问题上取得进展。
   奥尔当天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的记者会上说,目前各国在气候变化谈判中,已经在很多问题上接近“达成共识”,特别是在保护森林、技术转让和短、长期融资机制等问题上。因此,在坎昆大会期间,“取得进展是可能的,甚至有可能取得重大进展”。
  
  气候变化绿皮书:坎昆预期有限
  
   11月22日,气候变化绿皮书《应对气候变化报告(2010):坎昆的挑战与中国的行动》在京发布。该书以中国社科院―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经济学模拟联合实验室名义联合发布,全景式地展示了国际内外应对气候变化关键问题的最新进展和发展方向。
   发布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常务副院长王伟光介绍,气候变化问题是全球共同面临的严峻挑战,尽管哥本哈根会议没有能达成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定,但是对推动国际气候进程仍具有重要的深远意义。即将召开的坎昆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能否取得实质进展又将吸引全球的高度关注。
   绿皮书指出,从哥本哈根走向坎昆,国际气候进程也从高预期减排转向务实调整,尽管国际社会对坎昆会议的预期有所降低,但坎昆会议仍在一系列关键议题上面临严峻挑战:首先,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有关“双轨”还是“并轨”的严重分歧并没有终止,仍然存在相当大的不确定性。
   有关全球长期减排目标的具体化,从逻辑上讲,如果2020年中期减排目标不能明确,2050年的减排目标没有任何意义。因此,关键是发达国家要明确2020年中期减排目标,然后才能讨论明确长期目标,或者至少,中期目标要与长远目标相一致。
   在资金方面,哥本哈根协议中的结果是,2010~2012年每年100亿美元资金,2020年增加到每年1000亿美元。由于减排目标的低预期,而且在2010~2012年间的快速启动资金数量较为有限,很可能就这一问题取得突破。
   另外,发达国家要求发展中国家的减缓行动透明,接受检验,需要“三可”,即“可测量、可报告、可核实”。由于发达国家在2010~2012三年各100亿美元启动资金问题上做出积极回应,发展中国家可能“投桃报李”,在透明度问题上做出让步,坎昆谈判可望就这一问题有积极进展。
   绿皮书还指出,在气候谈判中,欧盟、美国声称要征收碳关税。打着保护气候的幌子,实际上是设置新的贸易壁垒,而保护气候的效果甚微。这一问题在坎昆谈判进程中,难以形成各方可接受的成果。
  
  低碳:中国发展必经之路
  
   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李俊峰表示,对气候变化谈判虽然不是那么乐观,但“坎昆可能也不像大家想象的那么糟。”他形容气候变化谈判“是一个很庞大的列车,承载着人类各个方面的诉求,在一步一步往前走。”
   李俊峰是不久前在坎昆会议“中国日”活动启动仪式上做出上述表示的。此次“中国日”活动由国际非政府组织气候组织主办,将从政府、企业、社会公益部门以及个人的不同侧面展示中国低碳发展的行动、挑战与合作。
   李俊峰说,2009年哥本哈根的时候,媒体很热、公众很热,大家都认为哥本哈根的问题就像最后一站一样,然后就万事大吉了。而他认为,“气候的问题是很漫长的事情。”
   对于坎昆会议的预期,李俊峰的观点相对冷静:“坎昆还是要往前走,中国的发展还是按照自己的渠道走。”他认为,中国的发展必须走低碳之路,除了这个办法没什么好办法。节能减排的目标不会发生变化。如果坎昆达不成协议,目标就更散了,这是一个共识;“如果达成了协议,我们就会更积极一些,措施就会更坚决一些。在一些战术上会做出调整。”
   李俊峰形容节能减排是一场
  “持久战”,是“自己和自己打的战争”。国家在推行节能减排的过程中付出了很大代价。实际上是因为过程“特别特别困难”。他说,“必须要找到一个非常好的办法,这也就是‘十二五’在探讨的。‘十一五’更多注重行政手段,‘十二五’将更多注重市场手段。”
   气候组织大中华区总裁吴昌华表示,她所在机构性质决定了她更看重“行动”。据吴昌华描述,哥本哈根草案出来的时候,她“眼泪都下来了,就是极度的失望。”经历过哥本哈根之后,坎昆的谈判过程各方都会很实际,比较冷静、客观,更多的是理解。她说,“理解了国际进程之外,我还是主张比较积极的行动。”
   吴昌华还表示,希望通过“中国日”深入探讨中国的低碳发展路径,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低碳发展的了解和理解,促进更深入、切实的国际合作,共同为推动全球的低碳发展做出努力。



  • 上一篇资讯:
  •  
  • 下一篇资讯: 没有了
  • 责任编辑:ahaoxie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您的评论
    姓 名: * Oicq:
    性 别: Msn:
    E-mail: Icq:
    主 页: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内容搜索

    绿色生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