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环保科技 >> 国内动态 >> 正文

国家海洋局:北极科考目的系研究其气候影响

Eedu.org.cn 作者:查文晔 王建华 …    资讯来源:新华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9-7

  新华网北京9月6日电(记者 查文晔 王建华 隋笑飞)中国国家海洋局有关官员6日反驳了日本媒体有关中国正在积极准备开发北极资源的报道,称其为“纯属毫无事实根据的主观臆测”。

8月20日,考察队员在采集北极点海水样品。 新华社记者 张建松 摄
8月20日,考察队员在采集北极点海水样品。 新华社记者 张建松 摄

  中国北极科学考察队上周结束了在北极的第四次科考活动。日本《读卖新闻》4日的一篇报道称,中国正在积极为开发北极作准备,此次在科考的同时似乎也进行了资源勘探工作。

  《读卖新闻》的报道还指“中国试图在北极建立基地以获取所需资源”,并援引日本外交人士的话称“中国开展北极科学考察的目的是通过收集北极的数据确保其非沿岸国家的发言权”。

  中国国家海洋局极地办公室处长王勇对新华社记者说:“日本媒体的相关报道内容纯属主观臆测,毫无事实根据。”

  这名官员说:“日本某些人试图把中国在北极的正常科学考察歪曲为经济目的甚至政治目的。”

  中国于1999年、2003年和2008年先后组织了三次北极科学考察活动,今年进行的是第四次北极科考活动。

  王勇表示,中国北极科考活动的目的是研究“北极的相关变化对中国气候的影响”,纯属自然科学领域范畴,科考计划中没有任何关于资源勘探开发的研究项目。

  “再者,执行北极科考任务的‘雪龙号’科考船也没有进行资源勘探的技术能力。”他说。

  王勇还表示,中国北极科考的目标制订、实施过程、国际合作等环节都是公开透明的,例如,中国已经进行的四次北极科考都邀请了10名左右的外国科学家同行,其中第一次和第三次还邀请了日本科学家。

  中国的北极科考受到了自身技术手段的局限。四次北极科考活动的区域主要在白令海峡、白令海、楚科奇海和加拿大海盆,在没有其他船只支援的情况下,破冰能力不强的“雪龙号”科考船尚难到达北冰洋核心区。

  中国“雪龙号”科考船首次赴北极科考只到达了北纬75度左右,之后,由于北冰洋海冰的逐渐减少,“雪龙号”到达的纬度也相应提高,第四次北极科考到达了北纬88度,创造了中国科考船到达北冰洋最北纪录。

  “这也恰恰说明,正是北极气候的变暖导致了北冰洋海冰的日益减少,并使‘雪龙号’获得了较大的活动范围,”王勇说,“北极的气候变化将对中国的气候环境产生重要影响。”

  他还表示,有关中国在北极建立勘探基地的报道是站不住脚的。目前中国在北极圈的唯一固定科考站“黄河站”建立于2004年,位于挪威斯匹次卑尔根群岛的新奥尔松地区,“黄河站”的房屋等固定设施均须向挪方租赁。

  “由于那里处于挪威的自然保护地带,对人员活动有严格限制,中国科考队员只能在站内或附近进行科考活动,不可能远离科考站进行什么资源勘探”,王勇说,“正是依托黄河站,中国在高空大气物理等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

  此外,岛上还有日本、韩国、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印度和挪威等8国设立的科考站。日本等一些非北极圈国家的科考站要比中国建站早得多,设备也更先进。

  北极是大气海洋物质能量交换的重要地区之一,在全球大气气候系统形成和变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开展北极研究,无疑对正确理解该地区在全球气候变化中的作用以及提高中国天气、气候和自然灾害预报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的气候变化和频发的自然灾害都与北极的气候演变有关。”王勇表示,北极目前已成为全世界研究气候变化的热点地区,中国理应在其中作出自己的贡献。中国每年因各类自然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2000多亿元。

  美国《科学》杂志最近刊登了陈立奇课题组关于“北冰洋无冰海盆区二氧化碳吸收能力下降”的论文,受到国际学术界的高度关注,被认为是中国在极地气候和海洋研究方面的重要成果。陈立奇是中国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的科学家。

  “中国北极科考的宗旨是和平、科学、合作、环保,”王勇说,“按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及相关国际法,中国拥有在北冰洋进行正常科考的权利。”



  • 上一篇资讯:
  •  
  • 下一篇资讯: 没有了
  • 责任编辑:ahaoxie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您的评论
    姓 名: * Oicq:
    性 别: Msn:
    E-mail: Icq:
    主 页: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内容搜索

    绿色生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