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环保科技 >> 国内动态 >> 正文

昆明动物所发现青藏高原隆升及气候环境变化促进“中国林蛙复合体”的形成

Eedu.org.cn 作者:佚名    资讯来源:中国科学院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2-1-11

  物种形成是生物进化的重要标志,是生物学领域重要的科学问题之一。影响生物成种的因素很多,例如地质事件以及环境变化均会造成物种的隔离,进而促进物种形成和分化;相反,杂交带来的基因流则促进种群之间的相互融合。此外,生物对于不同环境的适应造成的生态位分化,也会起到隔离的作用,限制杂交的频率和范围。

  中国林蛙复合体(包括中国林蛙,高原林蛙,桓仁林蛙)沿青藏高原东部和北部向东一直延伸分布到朝鲜半岛,是典型的北方物种类群。已有的研究显示,部分物种分布区域有重叠,物种界限不清,通过研究该复合体物种的分化过程,有助于人们深入理解物种形成的过程和机制。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博士研究生周炜帏在张亚平院士和车静副研究员的指导下,通过分析中国林蛙复合体92个居群394个个体的线粒体和核基因序列,同时结合GIS数据进行的生态位分析,重建了中国林蛙复合体物种分化过程。结果支持四大支系的划分包括桓仁林蛙,中国林蛙秦岭居群(模式标本产地),高原林蛙和中国林蛙黄土高原居群;四大支系之间存在明显的生态位分化且与高原隆起造成的气候变化相关;结合分子钟估计,该研究揭示了青藏高原晚新生代以来的隆升以及之后北方的气候环境变化对于该复合体物分化的重要作用。

  此外,基于IM(Isolation and Migration)模型的基因流分析发现,在中国林蛙秦岭居群和高原林蛙之间以及中国林蛙黄土高原居群和桓仁林蛙之间存在基因流,但是基因流被限制在交界区域,强度和范围有限,没有影响成种过程。有意思的是,研究也发现中国林蛙秦岭西部居群存在渐渗杂交现象,线粒体完全被来自高原林蛙的线粒体所替代。杂交带是研究物种形成分子机制的良好模型,该研究组将对杂交带的种群动态,渐渗杂交的范围以及生态位分化的分子遗传机制作进一步深入研究。

  该研究结果目前已在线发表于Molecular Ecology。该研究得到了国家科技部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的支持。

 


  • 上一篇资讯:
  •  
  • 下一篇资讯: 没有了
  • 责任编辑:ahaoxie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您的评论
    姓 名: * Oicq:
    性 别: Msn:
    E-mail: Icq:
    主 页: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内容搜索

    绿色生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