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环保科技 >> 国内动态 >> 正文

寒旱所天山冰川昼夜径流变化特征研究取得进展

Eedu.org.cn 作者:佚名    资讯来源:中国科学院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2-3-31

  冰在地球表面分布最为广泛,覆盖了全球陆地面积(148.3×106km2)的10.7%(15.9×106km2);其中,南极冰盖和格陵兰冰盖占据了绝大部分,其他以高山冰川和冰帽的形式分布于世界各个山脉。高山区在水循环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冷湿季节,它以冰雪形式储存水分;在干暖季节,以融水的形式释放形成径流。同时,冰川对气候变化反应敏感,其中,山地冰川更为敏感地响应了气候变化。尤其是20世纪以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全球多数高山冰川出现退缩,最近20a这一退缩又出现了加速的趋势,而冰川的变化明显地改变着径流的特征,径流的变化间接地受到气温的影响。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科研人员利用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2001-2005年消融期的水文气象实测资料,分析了河源区径流量的昼、夜变化特征,并对径流变化过程与气温、降水等关系进行了相关分析。研究发现:从5月份消融初期开始,昼、夜平均流量都较小,随着强消融期的到来,迅速增大,到消融期后期(8月份末),又逐渐变小。就年际相同月份昼(夜)平均流量相比而言,不确定性较大;年内消融季节各月昼、夜平均径流的变化不同:5月份基本没有昼夜变化,从6月份昼夜变化增大,而且径流最大值出现在16:00-18:00,最小径流发生在9:00-10:00。消融季节各月典型晴朗天气下的径流延迟情况是:6月份最大径流比最高气温延迟1~2h,7月基本没有延迟,8月份延迟2~3h;6-8月份的昼、夜平均径流量比率都大于1(除2002年6月),从6月份开始比率逐渐增大(除2004年7月)。

  本研究项目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871036)、全球变化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2010CB951404)、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项目、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2007SHZ1246)共同资助;研究成果发表于《冰川冻土》。(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乌鲁木齐河1号水文站点


  • 上一篇资讯:
  •  
  • 下一篇资讯: 没有了
  • 责任编辑:ahaoxie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您的评论
    姓 名: * Oicq:
    性 别: Msn:
    E-mail: Icq:
    主 页: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内容搜索

    绿色生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