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活动信息 >> 公益之窗 >> 正文

寻 求 突 围 的 黄 河 文 明

Eedu.org.cn 作者:社会实践赴黄河…    资讯来源:大连海事大学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9-5



  思 考 中 的 建 议

  一、合理保护古村镇。因为这些朴实、生动、鲜活、极富文化内涵的古村镇是中国传统建筑精髓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农业文明时代乡村经济和极富人情味的社会生活,而这些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建筑也是全世界的财富,在商业经济充斥着整个社会的同时,这里仍然保持了一份净土,人们可以在这里的黄河涛声中、纯山纯水中、大自然造化的天然红枣林中、尽情的进行解脱,而这里窑洞房屋、集体庭院、也成为当代城市人口面对工作压力和生活烦恼而在假期到来进行自我放松的人间天堂。在这里,没有压力,没有虚伪、更没有欺诈和偷窃、这里的一切都是原生态的,因此我们应该对这里众多建筑加以合理保护,不仅仅是已经受到世人关注的碛口镇,更有其上下地带村镇,因为随着近年来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盲目的开发建设、保护意识淡薄,这里随时都会有不可逆转的破坏,且有快速消失的趋势。另外对于已经遭到部分破坏但曾经有过重要历史文化的建筑,应该合理加以修复还原,这对于提高沿黄整体文物价值以及社会价值有着重要作用,因此政府各部门、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应对此加强宣传教育,普及古村镇知识,使这些人类宝贵遗产能够保留以及发扬广大,发挥其现有作用。

  二、开发文物文化旅游。通过开发文化文物旅游,加强全世界对沿黄古村镇的关注,使更多的单位和团体把目光转移到文物开发和保护上来,但同时在开发和发展文化文物资源的同时,应该坚持“科学规划、严格保护、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原则,不能在开发利用的同时,以破坏为代价,不仅仅是破坏建筑、还包括对文化、生态的侵蚀,曾经我们在调查中,接触到了正在黄河采风的纽约时报驻中国记者,他告诉我们他已经是第二次来这里,这次还带来了美国的朋友,他说“这里很安静,没有工矿城市化污染,完全没有世界的喧哗,是一个世外桃圆式的地带,现在这里开发旅游,我不知道说应该还是说不应该好,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几年以后,这里如果变的热闹的时候,或许我永远也不会来了,因为它那个时候对我们来说已经没了感觉。”作为外国友人,他的话也告诉我们一个信号,那就是要让这里的文化文物开发利用起来,我们需要开发,因为如果没有开发,世界就不知道这个地方,也就引不起世人关注和保护、但我们也应该清醒的认识到,开发的同时应该首先想到会遭到的破坏,需用长远的目光看问题,同时我们应该从黄河沿线各处着手,不能只靠一个地方,想碛口已经成为中国文化名镇,而其他村落还没有被世界接受,来客或许都只会到碛口,而无所谓其他地方,因此在开发的同时我们应该注重大临县、大碛口的建设,在宣传碛口这个已有品牌的同时,把一些同样有悠久历史的村镇介绍出去,抛开地域观念和小农意识的限制,比如白道欲、比如开阳村,大可以在这个时候也能得到世界的目光,因为只有这样,才更有利于碛口的发展,更有利于沿黄文明的兴盛。不要把好多专家学者担心的“若干年后,假如碛口繁荣起来,或许会有更多的游人来到这里,这将不可避免的对这里的文化文物建筑产生不可逆的破坏”置之不理。

  第三、关于文化文物开发建设招商引资的问题。这个问题是我在调查完毕后重点想说的,因为这里的所有的人都在抱怨,资金的困难,招商任务的艰巨,难道真的是这样吗?笔者可没这么认为。因为我们可以从很多方面想办法:

  1、利用矿产进行文化招商。临县区域矿产资源丰富,不仅有86%的煤矿覆盖面积,更有多达300亿吨的储存量,不仅如此,还有世界上含钾最为丰富和优质的紫金山钾矿区,并且镁、铝、铜等含量丰富的矿山也星罗棋布,遍布临县各地,象这里的文物资源一样丰富。如此丰富的矿产资源必然会吸引众多商家的目光,在这两年探明矿产后,相继有许多大型企业已经进入或者准备进入临县,然而他们的到来,在经济上能不能真正带动临县发展,至少到现在说,还没有,因为世界都知道的,矿产的开采,老板拿走的是绝大多数,而给工人留下来的却真正没有多少,而在税收上得到的收入,真正用在农民上的,估计大多数老百姓都没有看到,因此我介意,当地政府应该尽快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大型企业入住的同时,强制性规定其应对临县文物文化建设进行额外投资,这同时也是对当代企业家的一种教育,所以显得很重要,因为好多的煤矿老板,在用祖先留下来的资源发财买悍马、奔驰、等高级消费品的时候,却很少为祖先留下来的财富和人民的生活关心,我想这一点,不仅在临县乃至山西这样一个文化、矿产资源丰富的地方适用,同时也适用于全国乃至全世界。

  2、加大对外交流和合作的力度,不仅仅是政府单位,同时也有包括企业、文化、以及传媒单位,好多年来,山西留下来一句谚语“欢欢喜喜汾河湾、凑凑付付晋东南;哭哭啼啼吕梁山、死也不出雁门关”这些话或许在当代早已不适用农民了,但是对于政府和单位这还是很有真实性的,因为在好多年以前临县将近30%人口已经走到了外面,开始了创业,所谓"十万大军闯天下、天南海北临县人",但是对于政府单位,却仍然抱着阎锡山留下来的老思想所谓"山高皇帝远 我是主持人"的观念,其实政府部门只要稍微用心一下,不要再为争取一个扶贫救济金而整年求救于上级政府,挺着脖子走出去多点交流,就会得到很多的收获,因为这里有如此丰富的资源,有如此古老的文化,完全有可能重新得到利用,发展,因此我强烈建议当地部分政府部门应该走出去,让外面更加了解临县,更加了解黄河文明,走出去的同时,吸取别人的宝贵经验,学习适合本地发展的方案政策,因为在文明的黄河边上,这些有着悠久文化的村里的农民比你们要苦得多,你听那黄河的咆哮,正是在向你们倾诉,我们祖先的文明需要你们的努力才会继续他的辉煌。

  第三、举办大型节日活动,加强其在国内的影响力,青岛借助其啤酒品牌可以举办国际啤酒节、三亚借助其特殊地理位置可以举办电影节,然而他们在以前不也是一些小的城市吗?或许你现在到青岛或者到三亚,还会感觉到那里只是一个底气不足的贵族,但是确确实实,这里发展起来了.因此我们也应该借助我们的优势做一些相关的活动,因为我们已经具备了好多的条件,例如我们有极品营养价值的红枣,完全可以在这里举办国际性的枣文化节,我们这里有世界性的文化遗产,因此可借助碛口这个中国文化明镇,世界百大濒危遗产等名号在适当时候举办一个国际文化遗产节,或者中国古文化节,这样我们也就会在举办活动的同时,让世界更关注这里,当然也就很有可能吸引一些企业和单位的到来和投资.零零散散、点点滴滴,在考察完毕后好长时间,我都不能平静,对于有如此深厚文化的黄河古村落,却在这个商业和利益充斥的时代被人门长久的遗忘在世界的一个角落里,直到去年通过各方面的努力,碛口这个黄河小镇获得中国文化名镇,才使人们对这里投来了一点点目光,但是对这里的保护,却仍然只在提议中谈过,好多专家为此心痛,当地农民对此更不了解。为了保护好祖先留给我们的财产,为了使当地能够继续过去的辉煌,同时也为了当地的发展,我再次向全人类发出呼吁:
呼吁全世界有识之士把您的智慧发挥到保护人类遗产上来;
呼吁全世界媒体、记者等单位把眼光聚集到古村镇保护上来;
也呼吁当代的企业家把您的智慧发挥到保护古建筑保护上来
更呼吁国家政府机关尽早出台相关规定、发挥相关职能,当地政府能切实为炎黄子孙的使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来!!!

上一页  [1] [2] 



  • 上一篇资讯:
  •  
  • 下一篇资讯:
  • 责任编辑:ahaoxie

    >> 相关资讯:


    没有相关资讯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您的评论
    姓 名: * Oicq:
    性 别: Msn:
    E-mail: Icq:
    主 页: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广告资讯

    绿色生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