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电回收能否迎来又一春?
中国环境报见习记者 温玉姣
“回收旧家电、彩电、冰箱、洗衣机”,骑着板儿车,车把前绑上一块写着“家电回收”的硬纸板,走街串巷的小贩们便开始在北京城的大小胡同扯开了嗓子。
“以旧换新”政策结束后,如何推动废旧电器回收处置产业的发展,需要企业、政府和个人的通力合作。 CFP 供图
4月的一个傍晚时分,北京市东城区某小区大门与附近超市的狭窄过道里,来自安徽省的李师傅正清点着自己一天下来的成果:两台旧饮水机、一台21英寸的电视机、一架台式小电扇和几个坏掉的收音机。
“像这电视机还能看,我就卖给二手市场;那些实在修不了的就交给废品站了,他们爱怎么处理我就管不着喽。”李师傅一边告诉记者,一边摆弄着手里的家伙什儿。
2011年12月31日,在全国范围内实施的家电“以旧换新”政策正式结束。而在北京地区,由华新绿源环保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新环保”)携手大中电器推出的对废旧电器进行“绿色回收”的活动于4月1日正式启动。
全国范围内实施的家电“以旧换新”政策停止后对废旧家电回收及处理产业带来多大影响?北京地区推出的新版家电“绿色回收”活动效果如何?带着这些问题,记者日前走访了相关部门。
“以旧换新”政策结束,废旧家电都去了哪儿?
2009年6月,商务部、国家发改委、环境保护部等七部委联合印发了《家电以旧换新实施办法》,安排财政资金20亿元,在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山东、广东、福州、长沙等9省市开展为期1年的家电产品“以旧换新”试点。
1年来,试点省市初步建立了家电销售、回收、拆解一体化的网络体系,经济、社会效果良好。经国务院批准,自2010年6月1日起,家电“以旧换新”政策逐步推广到全国范围内实施,截止时间为2011年12月31日。
在政策期内,交售补贴范围内旧家电并购买新家电的消费者、回收补贴范围内旧家电并送到拆解处理企业的回收企业,以及通过招投标选中的正规拆解企业都可以获得一定的财政补贴,补贴资金由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共同承担。
“以旧换新”政策带来了多大效果?来自中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的数据显示,仅在2010年,全国家电“以旧换新”便累计销售新家电3222万台。
而截至2011年11月底,共销售五大类家电8130万台,回收五大类废家电8373万台,拆解处理6621万台;回收利用废家电中的钢铁、有色金属、塑料等资源约97万吨;正规的废旧家电拆解企业也从之前的屈指可数发展到目前的100多家。
华新环保集团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以旧换新”政策实施期间,销售企业会将消费者提供的旧家电转给回收企业,回收企业再转给指定的拆解企业进行环保处理。整个回收处理链条相对封闭,地下拆解小作坊基本插足不了,“况且国家对环保企业监管十分严格,也保证了废旧电器的正规流向。”
然而,“以旧换新”政策结束之后,走街串巷小贩回收旧家电的情况似乎再次红火了起来。许多小区居民坦言,“反正国家不给补贴了,卖给谁不是卖呢?”记者碰到的李师傅对此也并不掩饰:“今年比去年好多啦,能收到不少大件儿呢。”
随着产业技术升级改造,家电等电子电器产品的更新换代频率愈来愈快,城乡居民家里普遍会有几件派不上用场的废旧家电。
国家发改委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已进入家用电器报废高峰期,每年的理论报废量超过5000万台,报废量年均增长高达20%,预计到“十二五”末期,年报废量将超过1.6亿台。
在缺少政策鼓励的情况下,如此大量的废旧家电都“流”向了哪里?
如果按照2009年前废旧电器的流向比例计算,每年将有50%的废旧家电被街头小贩收走,继而流入二手市场或者违规拆解作坊。也就是说,每年将有2500万台的废旧家电得不到合理的回收利用。
事实上,现在随着“以旧换新”政策结束,废旧家电流入二手市场和小作坊的苗头已经显露了出来。
而让废旧家电任意流向市场,不仅会带来巨大的资源浪费,不当拆解也会带来更加严重的环境污染。

责任编辑:ahaoxie
![]() |
您的评论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绿色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