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环保世纪行走进阜新

昔日的矸子山变成了丰美的草场

曾经的荒凉之地变成了水景公园
东北新闻网讯 (见习记者 韩宇浩) 地处辽西,温带大陆性气候,少雨多风,矿产资源丰富。8月17日,辽宁环保世纪行采访团走进了这次活动的最后一站——“煤电之乡”阜新。
碧水、荷花、飞鸟、蓝天,眼前的公园俨然是一派绿色宜人、生态和谐的好风光。记者难以想象,几年前这里还是污染的重灾区。“以前这旁边有一个铁合金厂,一个火葬场,污染严重,基本上是最荒凉的地方。”家住阜新玉龙新区玉龙湖公园附近的单先生告诉记者,眼前的这片水景公园,曾经的确是污染严重、人畜难存的荒凉之地。自从阜新市政府实施九营子河治理工程以来,铺设截流干管10公里,严防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排入九营子河;建设污水处理人工湿地5公顷,提升河水的自净能力,改善河水的水质。同时,建设景观工程155公顷。记者眼前的玉龙湖就是景观工程的一部分。“上这边散散步,小孩放个风筝啥的,晚上还有老头老太太跳舞,都挺好。”单先生说,曾经的荒凉之地,如今变成了大人小孩的休闲乐园。
九营子河是细河的一级支流,同细河一起汇入大凌河,九营子河的治理对大凌河的保护至关重要。
阜新曾是产煤大市,阜新海州露天煤矿也曾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座大型机械化露天煤矿。但是,随着煤炭资源的枯竭,阜新的煤炭产业受到了很大的打击,海州露天煤矿也于2005年彻底关闭。采煤虽然停滞了,阜新市却不得不面对多年采煤带来的环境破坏问题。在海州露天煤矿周围,成片的矸子山寸草不生,加上阜新气候干燥多风,粉尘污染也成了当地环境恶化的首凶。
2004年7月,阜新市海州矿排土场土地复垦项目开工。项目着重将排土场裸露的矸石及煤尘彻底的深埋,加上35厘米的优质客土覆盖,植树牧草,种植粮食作物。昔日的矸子山不见了,粉尘弥漫的景象大大减少,取而代之的,是连片的玉米地和草场,阜新的上空也逐渐露出了天空的本色。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阜新市环境保护、生态治理的道路还很长,随着阜新产业结构调整的深入、发展方式转变的加快,采访团期待一个生态和谐、环境优美的新阜新。

责任编辑:ahaoxie
![]() |
您的评论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绿色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