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环境连续11年改善 今年立法控制污染物总量
北京市环保局今天上午发布了《2009年北京市环境状况公报》(以下简称《公报》),对2009年首都环境状况进行了总结和回顾。
《公报》显示,2009年,本市在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1%、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0000美元、常住人口达到1755万人、机动车保有量超过400万辆的情况下,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下降,大气环境质量连续11年持续改善,地表水环境质量略有改善,声环境质量基本稳定,辐射环境质量保持正常,生态环境状况良好。
大气环境持续改善 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下降
2009年,本市空气质量二级和好于二级天数达到285天,与2008年同比增加11天,占全年总天数的78.1%,提前41天完成了市委、市政府确定的71%的目标任务,实现了奥运后空气质量不滑坡的要求。特别是国庆期间空气质量天天达标,为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庆典活动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保障。
在污染物减排方面,全市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分别比2008年下降3.59%和2.49%,超额完成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削减3%和2%的任务。地表水环境质量略有改善,国家考核本市的拒马河、北运河和泃河等3条河流出境断面水质继续改善。此外,声环境质量基本稳定,辐射环境质量保持正常。
《公报》显示,本市生态环境状况良好。依据国家环境部《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试行)》,2009年北京市生态环境状况指数(EI)为65.9,生态环境质量级别为良。位于北部、西北部的生态涵养区生态环境状况优于城市功能拓展区、城市功能发展区和首都功能核心区。
奥运会后措施更加严格 淘汰治理黄标车10.6万辆
奥运会后,本市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扎实推进大气污染治理各项措施的落实,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在大气污染防治方面,组织实施了第十五阶段控制大气污染措施。全年淘汰、治理黄标车10.6万辆;深化产业结构调整,一批“三高”企业实现原址停产;优化能源结构,中心城区文保区7.2万户平房居民采暖小煤炉全部改用清洁能源,累计16万余户居民采暖小煤炉改用了清洁能源;推行“绿色施工”,制定发布了施工工地、混凝土搅拌站的绿色管理规程,推行施工工地网格化管理,加强扬尘污染执法检查。
此外,本市制定发布了《北京市2009年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计划》,加快污染治理工程建设;严格保护饮用水源,建设了52条清洁小流域;完成了莲石路海淀段、机场高速公路三元桥至北皋段、八达岭高速公路北沙滩段交通噪声污染治理任务;大力推进城乡绿化,新增19个郊野公园并免费开放,生态修复面积达1466公顷。
今年开展“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立法调研
市环保局副巡视员徐庆表示,随着企业生产的恢复,用能和污染物排放的增加,2010年本市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削减任务十分艰巨,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的局面不容乐观,形势比去年严峻。
记者了解到,为了实现今年空气质量二级和好于二级天数达到73%、大气和水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均削减2%的目标,今年本市将开展“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立法调研,综合运用各种手段,进一步改善大气环境质量。(记者 柳杰)
责任编辑:ahaoxie
![]() |
您的评论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广告资讯
绿色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