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各地要览 >> 华北 >> 北京 >> 正文

北京拥堵费进入技术准备阶段 年内展开前期研究

Eedu.org.cn 作者:邓杭 张艳    资讯来源:京华时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1-4-15
  本报讯(记者邓杭 张艳)本市交通拥堵收费已进入技术准备阶段。市交通委日前表示,交通拥堵收费管理系统前期研究已纳入今年第一批6项智能交通示范重大需求,将邀请中关村相关企业和科研单位参与研发。

  去年年底出台的“治堵方案”中提出,“研究重点拥堵路段或区域交通拥堵收费,择机实施”。在前天召开的“中关村企业参与首都智能交通建设工作会”上,市交通委发布了今年第一批6项智能交通示范重大需求,其中一项就是交通拥堵收费管理系统前期研究。

  据了解,包括交通拥堵收费管理系统前期研究在内的智能交通示范工程,将邀请中关村相关企业和科研单位参与研发,计划用3至5年时间,由51家单位组成的中关村智能交通产业联盟推动实施。

  市交通委有关负责人表示,目前交通拥堵收费仅仅停留在技术准备阶段,采取何种形式收取、何时开始收取,目前还没有具体的时间表。

  专家解读

  >>关于技术

  本市邀请中关村相关企业和科研单位参与交通拥堵收费管理系统前期研究,那么,开征交通拥堵费的技术难度究竟有多大?

  技术简单但开征复杂

  长安大学教授、博导、北京市交管局原副局长段里仁介绍,从单一的技术角度来看,开通交通拥堵费的技术难度并不大,只需在现有的道路收费系统和监测系统的基础上进行技术改造即可。

  段里仁表示,尽管收取拥堵费技术上可行,但很多问题不是技术手段就能解决的。因为启动收取拥堵费的程序比较复杂,要经历相当长时间的调研。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国外一些国家开始研究、调查征收拥堵费,对收费方式、技术手段、收费范围和收费人群等问题进行了长期分析。这个过程至少需要几年时间,有些甚至持续10年以上。

  >>关于时间

  本市“治堵方案”提出“择机”开征交通拥堵费,此次对交通拥堵收费系统进行前期研究,是否意味着开征交通拥堵费已列入日程表?

  万不得已时才“择机”

  昨天,治堵政策核心专家、中国道路运输协会秘书长王丽梅表示,收取拥堵费是一项复杂工程,除了必要的设备设施条件外,还需对车流状况、开征区域等问题进行详尽研究,决不能进行简单化处理。对交通拥堵收费系统进行前期研究,这只是先期研究工作中的小部分内容,“远未达到开征拥堵费的条件”。

  王丽梅认为,“择机”开征拥堵费可以理解为,在所有缓堵措施都不奏效的情况下,不得不采用的一种方式。拥堵费与停车费都是控制交通需求的经济手段。在4月1日全市停车费刚刚大幅调价的背景下,目前不适合开征拥堵费。至少要对调高停车费这种经济手段的效果进行评估后,再来讨论开征拥堵费的具体内容。

  >>关于方式

  市交通委表示,目前交通拥堵收费仅仅停留在技术准备阶段,尚未确定具体收取方式。

  多种方式供北京借鉴

  据段里仁介绍,英国伦敦、新加坡等地都相继开征交通拥堵费。目前,国际上主要有三种收取拥堵费的方式,一是有些城市对进入中心区的车辆收取拥堵费,如伦敦、新加坡;二是北欧的一些城市在城区几个路口设立关卡,对进城车辆收取拥堵费;三是对进入城区特定道路的车辆收取拥堵费,如在城区某些封闭的快速路上设立收费关卡。

  王丽梅表示,我国尚未有城市实行交通拥堵费,对于北京而言,具体采用何种方式收取拥堵费,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关

  今年实施六大应用示范项目

  1.长安街建智能电子公交站牌

  据市交通委介绍,长安街将成为本市建立公交站台智能电子站牌的“第一街”,系统和技术完善后将在全市推广。届时,人们看一眼该站牌,就知道公交车还有多远,多少时间到达本站。这一系统可以方便乘客及时调整乘车路线。

  2.交通信息服务系统该系统实施后,地铁站与公交车的信息将能同时反映。即人们没出地铁,在地铁站内就能了解到要换乘的公交车什么时候到达车站,距离有多远。

  3.公共交通客流数据采集与服务系统

  4.出租汽车调度服务系统

  5.公共自行车租赁服务系统

  6.营运性车辆物联检测与管理信息系统



  • 上一篇资讯:
  •  
  • 下一篇资讯: 没有了
  • 责任编辑:ahaoxie

    >> 相关资讯:


    没有相关资讯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您的评论
    姓 名: * Oicq:
    性 别: Msn:
    E-mail: Icq:
    主 页: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内容搜索

    绿色生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