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各地要览 >> 华北 >> 北京 >> 正文

北京首次发布PM2.5历史数据 十年来下降约1/3

Eedu.org.cn 作者:王明浩    资讯来源:人民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2-1-9

  为了给广大市民出行、生活提供借鉴和参照,北京近日首次发布本市PM2.5浓度趋势的研究性结果:过去10年,PM2.5年均浓度呈下降趋势,从2000年的100-110微克/立方米,到2010年的70-80微克/立方米,十年来下降约1/3。然而,按照即将颁布实施的“新国标”,2010年的年均值仍超标一倍。

  PM2.5即空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固体颗粒或液滴的总称。由于粒径小,不到人头发直径的1/30,PM2.5易被吸入人体,主要对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造成伤害。包括呼吸道受刺激、咳嗽、呼吸困难、降低肺功能等。新年伊始,北京提出将以降低PM2.5为重点,打一场提升空气质量的攻坚战。同日,市环保局宣布将在春节前公布PM2.5的研究性数据。1月6日晚,环保部门首次公布了近10年来北京PM2.5浓度趋势的研究性结果。

  根据最新统计,2011年,北京大气中主要污染物可吸入颗粒物(PM10)、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和一氧化碳(CO)的浓度,分别比2010年分别降低5.8%、12.5%、3.5%和6.7%。与1998年相比,13年间分别降低39%、77%、26%和58%,市环保局说,PM10指直径小于或等于10微米的固体颗粒或液滴。从概念和来源可知道,PM2.5是PM10的一部分,包含在PM10之中。研究和监测结果表明,北京PM2.5和PM10之间的比例通常在0.5-0.6之间,即100微克的PM10中,约50-60微克是PM2.5。实际上,在治理PM10的同时,PM2.5浓度也在降低。

  “虽然十年前本市暂未开展常规性监测,但根据PM2.5的相关科研文献表明,北京2000年PM2.5年均浓度约为100-110微克/立方米。到2005年,降低到80-90微克/立方米,2010年达到70-80微克/立方米。10多年来,PM2.5呈下降趋势。”市环保局相关负责人说,目前的监测数据为研究性数据,由此来看,本市PM2.5的年均含量约占PM10的60%左右。

  PM2.5来源广泛、成因复杂,主要为人为排放,包括燃煤、烧秸秆、烧烤、机动车出行、餐饮油烟、建筑施工扬尘、喷涂喷漆装修等,都会为增加PM2.5做“贡献”,一些排放出的气体发生化学反应也会转化成PM2.5。PM2.5还有自然来源,包括风扬尘土、火山灰、森林火灾等。PM2.5相比PM10,二者来源基本相同,但PM2.5中二次颗粒物所占比例较大。北京市环保局表示,发达国家发展过程中分阶段出现的煤烟污染、机动车尾气污染等问题,在北京近些年集中显现。研究表明,北京PM2.5约60%来源于燃煤、机动车燃油、工业使用燃料等燃烧过程,23%来源于扬尘,17%来源于溶剂使用及其它。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环境空气污染特征发生新的变化,复合型大气污染问题较为突出。环境保护部于2008年就着手准备对现行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进行修订,拟增加了PM2.5等监测项目,期间多次广泛征求修改意见。根据即将公布实施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新纳入的PM2.5年均浓度值指标(世卫组织最宽的一个限值,年均35微克/立方米),以此为标准,北京过去十年的PM2.5浓度值虽然在下降,但到2010年,依然超标一倍多。

  从PM2.5来源可以知道,PM2.5治理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和公众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为切实做好大气治理,北京提出以降低PM2.5为重点,打一场提升空气质量的攻坚战。目前PM2.5监测网络建设已经启动,春节前将完成并发布实时监测数据。2012年,将主动发布PM2.5等相关大气污染物监测数据,完善空气质量信息发布制度。加快出台清洁空气行动计划,从调整经济结构、调整能源结构、减少工地扬尘、严控工业污染等方面入手,全面协同治理,包括实施“国五”排放标准及配套车用油品标准,淘汰老旧车10万辆以上等。

  北京市环保局表示,防治大气污染不同阶段其主要污染物不同,防治对象侧重也有所不同。过去十几年的持续治理及空气质量的改善,为开展PM2.5治理奠定了基础。但我国仍是发展中国家,北京大规模大气污染治理也仅仅走过了短短的10多个年头,防治大气污染、提高空气质量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接下来要走的道路还很长。

  作者:王明浩


  • 上一篇资讯:
  •  
  • 下一篇资讯: 没有了
  • 责任编辑:ahaoxie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您的评论
    姓 名: * Oicq:
    性 别: Msn:
    E-mail: Icq:
    主 页: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内容搜索

    绿色生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