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中污水变身景观新水源
废弃的垃圾沟经过改造,种上芦苇,既能处理村里的生活污水,又给村中添了一景,这是记者昨天在分别位于平谷区和通州区的两个京郊农村生活污水景观化处理项目试点看到的。据悉,这一项目如果在京郊农村推开,将大大提高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和用水再生利用率。
在平谷区金海湖镇向阳村试点,记者看到,村边两个苇塘中的芦苇随风摇曳,几名村民悠闲地在苇塘边散步。“这两个苇塘就是新的污水景观化处理项目,一天能处理15吨生活污水,每吨水处理费才5分钱,而全村116户每天产生的生活污水才不过10吨,村里完全能负担,不用村民掏钱。”金海湖镇党委书记唐庆育坦言,当地也曾投资八九十万元,在村里修建了几个小型污水处理厂,但运行费用高,村里不爱用。向阳村被选为农村污水景观化处理项目试点后,把村里一条废垃圾沟改造成景观化污水处理系统,借助地势,村里各家的污水顺着管道就能流到污水处理坑中。这套设施只用了一个小泵机,运行费用低,效果明显。在通州金福艺农农业园试点,经过苇塘污水处理设施的净化,餐厅排出的污水清澈了、没味儿了。污水处理专家从出水口打上来一瓶水,和普通矿泉水一比,用肉眼很难分辨出来。
“这些芦苇可不只是景观装饰,而是能直接净化污水。”据负责该项目的市农村经济研究中心负责人介绍,这套系统综合利用了生物、物理、化学三重协同作用,通过过滤、吸附、植物吸收等实现对污水的高效净化,是目前国际上应用极为广泛、成熟的污水净化方法。
市环保局污水管理处处长赵兴利认为,这套系统处理后的污水完全可以纳入到农村水资源循环利用系统中,以缓解京郊缺水的问题。据统计,本市现有乡镇污水处理厂56家、村级污水处理厂800多家,但大部分采用传统工厂化工艺,一吨污水处理费用超过一元,且需要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操作,导致这些污水处理厂无法得到充分利用,到“十一五”末,本市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才30%多,已成为影响本市循环、节约用水的掣肘之一。

责任编辑:ahaoxie
![]() |
您的评论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绿色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