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环境要闻 >> 深度报道 >> 正文

让人民群众共享青山绿水碧海蓝天

Eedu.org.cn 作者:鲍晓倩    资讯来源:经济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2-10-24

  PM2.5,一个环境领域的专业词汇,一时间却成为全社会人人关心的“热词”,老百姓议论纷纷,有关部门积极回应,我国的PM2.5监测进程因为人们的关心而提速,新的《空气质量标准》加速出台。

  PM2.5引发的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潮流,是10年来政府主导下全社会致力于改善生态环境的缩影,充分表明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成为当下全社会共同的关切。

  建设生态文明是我们党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经济快速增长中资源环境代价过大的严峻现实而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实质上就是要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生态文明既是理想的境界,也是现实的目标。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涉及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根本性变革的战略任务,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原则、目标等深刻融入和全面贯彻到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多年来,我国始终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努力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

  目前,我国通过一个文件、三个阶段、五个层级,构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推进格局,生态文明建设体系初步建立。一个文件是环境保护部于2008年制定发布的《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意见》;三个阶段是形成了生态示范区、生态省(市、县)、生态文明建设试点这三个既相互联系,又循序渐进、标准逐级提高的阶段;五个层级是生态建设示范区分为生态省、生态市、生态县(区)、生态乡镇和生态村五个层级来推进。

  建设生态文明必须以发展生态经济为基础。节能减排成为我国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抓手,有力推动了生态经济的发展

  两年前,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获准加入联合国气候中和网络联盟,成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16个先锋城市之一。在温江,城区天然气生活应用达100%,公交车使用清洁能源率达95%以上,3年依法取缔、关停和搬迁150家污染企业,全面推行“农业原生态、工业可循环、三产可持续”的发展战略。

  温江区正是我国53个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之一。目前,已有海南、吉林、黑龙江、福建等15个省(区、市)开展了生态省建设,有38个县(市、区)建成了生态县(市、区),1559个乡镇建成国家级生态乡镇。

  建设生态文明必须以发展生态经济为基础,也就是必须对传统产业进行生态化改造,大力发展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使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和低碳技术在整个经济结构占较大比重,推动经济绿色转型。

  “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基本遏制……”“十一五”期间,节能减排首次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约束性指标,成为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抓手。

  5年中,随着节能减排主要指标基本完成或超额完成,我国的经济结构更绿色了,生态经济发展形势喜人,“十一五”期间,我国以能源消费年均6.6%的增速支撑了国民经济年均11.2%的增长,节约能源6.3亿吨标准煤。我国累计关停小火电机组7683万千瓦,淘汰落后炼铁产能1.2亿吨、水泥3.7亿吨,造纸、化工、纺织、电力等主要行业污染物排放强度有了明显的下降;2010年与2005年相比,电力行业300兆瓦以上火电机组占火电装机容量比重由50%上升到73%,钢铁行业1000立方米以上大型高炉产能比重由48%上升到61%,国家层面拒批的“两高一资”建设项目总投资达3万多亿元,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2012年,国务院最新批复的《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再次提出了确保到2015年实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2010年下降16%,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减少8%,氨氮、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减少10%的约束性目标。减排指标由“十一五”的2项扩大到“十二五”的4项,新增了氨氮和氮氧化物,彰显出我国政府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决心。

  节能减排带来的不仅仅是产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更促使地方政府和企业积极转变发展观念,不再“GDP至上”,仅仅追求经济发展的速度。 (下转第二版)

  积极加大环保投入,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成为各地共同的选择。

  与此同时,节能环保产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据测算,2010年,我国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达2万亿元,从业人数2800万人。产业领域不断扩大,技术装备迅速升级,产品种类日益丰富,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初步形成了门类较为齐全的产业体系。

  建设生态文明的根本目的是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我国着力解决影响民生的突出环境问题,生态意识在全社会树立

  杨子标是云南省大理市大理镇才村村民,世代居住在洱海边的他正感受着生活的变化。过去,洱海家家户户都搞网箱养鱼,水又脏又臭;如今,大理市取消洱海网箱养鱼,50多岁的他经营起一家“农家乐”,客栈就建在自家临湖的院落中,到了旺季,他一天的纯收入能达到1000元以上。

  越来越多的人和杨子标一样,体会着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也体验着环境改善给生活带来的益处。在尊重自然的前提下利用和保护自然的观念,已经在全社会普遍树立。

  建设生态文明,从根本目的来说,必须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让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上新鲜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生态文明建设不仅是处理好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破解发展难题的必由之路,更是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必然要求。

  多年来,我国着力解决影响民生的突出环境问题,民生环境问题综合整治成效显现:发布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新标准》,增加PM2.5、臭氧8小时平均浓度等检测指标,出台新标准实施“三步走”的总体方案;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进一步强化,国务院批复《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十二五”规划》,将全面解决2.98亿农村人口和11.4万所农村学校的饮水安全问题,使全国农村集中供水人口比例提高到80%左右;重金属污染防治深入推进,印发《重金属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重点流域区域污染防治取得新进展,湖泊保护推行“一湖一策”;农村环境保护和生态保护得到全面强化,深化农村“以奖促治”政策措施,农村环保专项资金由2008年的5亿元增加到今年的55亿元。

  生态是生存之基,环境是发展之本,只有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才能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我国充分发挥环境保护这一生态文明建设主阵地的作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最新环境监测结果表明:今年上半年全国地表水国控断面好于三类水比例为51.5%,同比提高2.7个百分点;环保重点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94.2%,比去年提高3.6个百分点;环保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总体良好,优良天数比例平均为92.1%,同比提高1.3个百分点。

  建设生态文明,是一项没有经验可循的开创性事业。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就,但要到达理想的生态文明境界,是个长期艰巨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对此,我们应该有清醒的认识,付出持久的努力。

  生态文明建设是历史赋予的重任,我国正以尊重和维护自然为前提,以人与自然和谐为宗旨,以建立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为内涵,逐步引导全社会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努力实现生态文明的目标。


  • 上一篇资讯:
  •  
  • 下一篇资讯: 没有了
  • 责任编辑:ahaoxie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您的评论
    姓 名: * Oicq:
    性 别: Msn:
    E-mail: Icq:
    主 页: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内容搜索

    绿色生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