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迁移:恢复锡林郭勒草原生态的密匙
搬迁前的敖力克嘎查就位于这片草原上,这里属浑善达克沙漠腹地,曾有11个自然浩特,115户391人,由于草场严重沙化、退化,2000年牧民人均收入仅有922元,是当时典型的贫困嘎查。
希吉尔介绍道,2001年敖力克嘎查响应锡林郭勒盟“围封转移战略”的号召,实施了“围封禁牧,收缩转移,集约经营”,率先走入生态迁移的行列。
“当时就投资401.17万元建设了"奶牛村",并一次性处理了1.1万多头(只)土种牲畜,购入奶牛287头,开始发展奶牛养殖业。”希吉尔笑着说。
锡林郭勒盟林业局副局长鲍文东介绍说,近几年,由于牧民的大规模放牧,使得浑善达克沙漠飞速扩张,路边裸露根系的死树越来越多,湖泊数量不断减少,草地面积也不断缩小,牧民的生产生活受到严重影响,生态迁移成为转变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保护生态环境的唯一选择。
鲍文东说:“2001年,敖力克嘎查开始实施生态迁移、围封草原,到现在十几年过去了,草场沙化退化现象得到有效的遏制,植被覆盖率由原来的不足40%恢复到现在的95%左右,比实施围封转移战略前提高了55个百分点。”
“现在的这片草原又恢复了勃勃生机,夏天的草场上草长莺飞、百花齐放,绿茵茵的一片。”希吉尔激动地说。
十几年的围封转移给敖力克嘎查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据希吉尔介绍,目前的敖力克“奶牛村”已初具规模,修建暖棚2932平方米,畜(草)圈33508平方米,奶牛养殖户已发展到了106户,奶牛存栏1450头,平均日产鲜奶能达到8吨。
据了解,敖力克嘎查现有牧区专业技术人员15名,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覆盖率已达到了100%,牧民人均收入已达到8361元,是围封转移之前的9倍之多。

责任编辑:ahaoxie
![]() |
您的评论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绿色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