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绿色崛起新征程
“植物墙能有效降低PM2.5,是一个改善空气质量、增加空气水分和降低城市污染的有效工具,符合绿色发展理念。 ”一直致力于发展园艺业的合肥提香园艺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春最近瞄准了节能环保的“植物墙”项目,并专门成立了一家题香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在生态、环保领域寻找商机的企业正在不断涌现。日前,省委、省政府正式印发实施《生态强省建设实施纲要》。 “纲要明确了生态强省建设的目标、任务和举措,是今后一个时期我省建设生态强省的行动指南。 ”省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说。
最小资源环境代价支撑更高质量发展
“这片湖由采煤塌陷区蓄水而成,湖河贯通,上游5个煤矿将处理过的疏干排水补给南湖,而平山电厂等则从南湖抽水发电。 ”在淮北市,7平方公里的南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令人心旷神怡,是当地居民休闲垂钓之地。淮北市水务局副局长李庆海说,淮北市是严重资源型缺水城市,地表水资源丰富但利用率很低,地下水严重超采。为充分利用过境水资源,淮北市先后开挖明渠、修建隧洞,恢复华家湖水库蓄水功能,同时兴建临涣节制闸及配套工程,综合利用雨水洪水资源。
“省委、省政府提出生态强省战略,就是要积极探索后发地区科学发展、绿色崛起之路,以最小的资源环境代价支撑更长时期、更高质量的发展,这既是对我省发展经验的总结,更为我省实现更高水平、更长时期发展指明了方向。 ”省发改委有关负责人作出解读。
实施生态强省战略,是基于对我省生态现状的清醒认识。
“可以这么说,近年来,尽管我省在保持经济较快增长的同时,主要环境质量指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但是生态环境总体形势仍然严峻,经济社会发展的资源环境约束日趋尖锐,可持续发展的压力仍然很大。 ”省发改委环资处处长徐和生说。
水资源是不可缺少的重要自然资源,但我省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左右,水资源贫乏且空间分布不均。尤其是皖北地区“水多、水少、水脏”突出。
“目前巢湖整体水质为Ⅴ类,南淝河、十五里河、派河均为劣Ⅴ类,达不到功能区标准要求。 ”省水利厅水资源处有关负责人说。
同时,我省资源利用效率不高,万元GDP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全省亩均建设用地GDP平均值为4.5万元,仅为全国平均值的54%。
针对这一现状,《纲要》绘制出了我省生态强省总体建设的蓝图——用10年时间实现全省生态竞争力比2010年翻一番,使城乡居民喝更干净的水、呼吸更清洁的空气、吃更安全的食品、享受更良好的环境。
集聚发展要素推进十大重点工程
“具体建设目标落在力争生态环境质量位居全国前列,形成若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生态产业和基地,确保资源产出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创建一批低碳城市、森林城市和生态强市,建成绿色消费先行区五个方面。 ”省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说,《纲要》从区域发展、生态经济、自然生态保护、资源利用、环境保障、美好家园、生态文化等七个方面提出着力构建七大体系,确立以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面源污染防治工程、空气清洁工程等十大重点工程为抓手,统筹推进,把生态强省战略落到实处,这无疑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任重道远。
拿循环经济壮大工程来说,《生态强省建设实施纲要》提出,实施园区循环化改造、低碳园区建设、再制造等项目。到2016年,60%以上省级开发园区建设成为布局合理、用地集约、产业聚集、低碳发展的产业园区,建成1000个循环经济示范单位和重大项目,循环经济和节能环保产业形成较大规模。
“科学发展在生态建设领域就是要坚持循环发展。 ”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有关专家说,污染只是放错地方的资源,可以用循环经济的办法来解决。
在界首田营循环经济工业园区,骨干企业华鑫集团一年便可节约标准煤374万吨,减少土地污染376平方公里。
“这种技术投资低,工艺布局简洁,燃烧的气体有害成分被水泥窑高温有效分解;焚烧时利用垃圾自身热能实现自燃,不需要任何燃料,且可替代水泥窑部分燃料,达到节能效果。”海螺集团有关负责人介绍,利用水泥窑焚烧城市垃圾技术,他们自主研发并成功实施了利用新型干法水泥窑协同处理城市生活垃圾项目。
“近年来,我们在循环经济试点示范上成绩斐然,奇瑞被列为全国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试点,安徽海螺集团公司、芜湖新兴铸管有限责任公司、安徽楚江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等14家企业先后被列为全省示范。 ”芜湖市发改委有关人士说。
“我省是全国较早开展循环经济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的省份之一。 ”省发改委有关人士说,铜陵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被列为全国首批22个园区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单位之一,获得启动资金2000万元;界首市田营循环经济工业区、安徽鑫港炉料股份有限公司获得国家发改委授予的“全国循环经济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考核生态竞争力体现民生导向
随手关灯,不用一次性纸杯,自带便携餐具……近日,全省首批一千户“低碳家庭”统一挂牌,发挥家庭在践行低碳生活方式中的积极作用,倡导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低代价的低碳生活方式。
怎样衡量生态强省建设成效? “我省创新性地提出生态竞争力指标体系,以客观评价生态强省建设状况。 ”省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说,生态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分为环境、资源、经济、社会四大类,共包括1个一级指标、4个二级指标、23个三级指标和1个评判指标。这其中,批判指标为群众对生态环境建设的满意度,主要体现《纲要》的民生导向,贴近群众、贴近生活。“所谓生态竞争力,是指通过优化生态环境,集聚发展要素,提升可持续发展水平,从而增强发展优势的一种能力,主要包括生态环境、资源效率、绿色经济、生态家园等四个方面。 ”省发改委有关负责人作出详细阐释。
“为了保障纲要顺利实施,达到预期成效,需要重点从政策扶持、科技支撑、执法监管、组织领导等方面,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完善体制机制,为生态强省建设提供全面支持。 ”该负责人表示,政策支持是关键,要完善资金投入保障机制,加大财政投入力度,运用市场机制筹措资金,特别是引导各类社会资本加大对生态建设的投入。要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积极探索多样化的生态补偿方式,逐步在饮用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采煤沉陷区等区域实行生态补偿。
“科技支撑也很关键。”徐和生说,要依托合芜蚌试验区、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建设,加强科技攻关,突破一批节能减排和循环利用关键共性技术,不断提升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支持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建立一批低碳生态技术服务平台和成果转化平台,引进和培养节能环保、新能源领域的高端人才,为生态强省建设提供智力保证和人才支撑。

责任编辑:ahaoxie
>> 相关资讯:“生态文明”引领城市“绿色崛起” 坚持低碳发展 粤北山区绿色崛起走出生态文明路 科学发展的生动答卷 “生态竞争力指标”全国首创 安徽生态强省建设实施纲要出台 “七大体系、十大工程”助理安徽打造生态强省 省《生态强省建设实施纲要》发布 绿色崛起的江西样本 安徽:生态强省建设实施纲要出台 循环经济“助力”生态强省 坚持科学发展 实现绿色崛起 绿色崛起与水资源保护 ![]() |
![]() |
您的评论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绿色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