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闽江河口湿地:美丽飞羽的驿站
人民网福州11月18日电(记者 杜燕飞)11月18日,“2010沿海湿地万里行”采访团来到福建闽江河口湿地。
闽江河口湿地坐落于福建长乐市和马尾区境内,位于闽江入海口的梅花水道,保护区总面积3129公顷,地处东亚――澳大利亚西亚候鸟迁移通道的中间地带,是候鸟迁徙的重要驿站、越冬地和庇护所,水鸟资源异常丰富。有水鸟9目24科152种,每年在该湿地越冬的水鸟有2万只以上,估计在此迁徙停歇的水鸟数量超过5万只,有黑嘴端凤头燕鸥、卷羽鹈鹕、黑脸琵鹭、勺嘴鹬、遗鸥、东方白鹤、小天鹅等众多珍惜濒危物种,属于生物多样性敏感地带、重点区域和旗舰物种分布区,是亚热带地区典型的河口湿地。
由于该区域位于闽江入海口,周边社区人口数量多,台风经常光顾。人为活动的影响及生态环境的变化,外来物种互花米草的入侵,以及上游和周边污水、其他污染物流入,珍稀濒危动植物资源正受到威胁,而且这里是湿地生态系统类型的自然保护区,对水质的要求特别高,因此保护区生态系统存在较大的脆弱性。
2007年6月,保护区内侧周边281.85公顷区域被划为湿地公园予以保护,2008年11月19日,国家林业局正式批准为国家湿地公园,成为福建省首家国家级湿地公园。按照规划,湿地公园由天然湿地保育区、湿地生态养殖区、湿地生态农业园、湿地文化街和湿地观光园等5个景区组成,是一处集湿地保护恢复、科研监测、宣传教育、实地观光、休闲度假等为一体的多功能滨海湿地公园,预计2015年全部建成。目前,湿地博物馆主体结构已经封顶,古榕文化街已建成并向市民开放,湿地会所的设计方案已经出炉,湿地栈道也开始着手设计。
当记者问到湿地公园建成后,会不会因为游客增多等新因素的出现而破坏湿地环境?“这样的担心是多余的。”长乐市林业局分管湿地负责人杨文秀说,湿地公园将成为自然保护区一个重要的外围保护地带,为动植物尤其是水禽提供良好的栖息地,并与自然保护区共同形成一个保护体系,对维持闽江河口自然保护区的湿地生态系统完整性、稳定性等方面作用重大。
据杨文秀介绍,湿地公园建成后,将在保护区安装3个特制的全球眼,视角范围可覆盖保护区各个角落。观鸟爱好者只要坐在博物馆大厅,就可以与全球仅存不足50只的“神话之鸟”――黑嘴端凤头燕鸥等众多闽江口候鸟“零距离”了。同时,馆内会展出各种珍稀候鸟的标本和雕塑,游客们不用挑时间、也可以近距离地观看到这些候鸟的真实面貌。
对于湿地,是保护还是开发?这似乎是一个两难的选择。湿地应该得到保护,这是毋容置疑的。11月17日,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印红在全国湿地保护管理工作会议上表示,在湿地保护管理中,只有做到既促进生态保护、又充分发挥经济效益,才能实现保护与合理利用的“双赢”。如何真正做到双赢,这是每一个人都要考虑的问题。只有正确处理好这两者的关系,湿地才能成为地球的“加湿器”,而不会成为我们的“摇钱树”。
责任编辑:ahaoxie
>> 相关资讯:黄河调水调沙吸引东方白鹳河口湿地安家 ![]() |
![]() |
您的评论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绿色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