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各地要览 >> 华东 >> 福建 >> 正文

两岸专家学者在福建长汀共探生态文明建设

Eedu.org.cn 作者:佚名    资讯来源:台海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2-11-25

  台海网11月24日讯由两岸联办的海峡两岸红壤区水土保持研讨会24日在福建省长汀县举办。两岸专家学者就“水土保持与生态文明建设”进行探讨,共同呼吁进一步加强海峡两岸水土保持科技工作者的交流和合作,巩固和提升水土流失治理成果,大力倡导生态文明,携手共建美丽家园。

  据中新网报道,地处福建西部、武夷山脉南麓的长汀县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历经水土流失之殇。经过数十年的治理,长汀完成了从“水土流失冠军”到“水土治理典范”的转变。大陆今年初开始推广被称为“长汀经验”的水土流失治理经验,福建也由此持续推进生态省建设。

  福建农林大学校长兰思仁认为,福建长汀由“绿”变“美”、由“绿”变“富”、由“绿”变“生态文明”,可以探索出一条水土流失治理区生态经济综合改革的新路子。作为水土流失治理典范的“长汀经验”,可以为两岸乃至全球的水土流失治理提供启示和借鉴。

  此次会议是由福建农林大学、南方水土保持研究会、台湾水土保持技术协会共同主办。中国科学院院士谢联辉、中国工程院院士尹伟伦、台湾水土保持技术协会理事长王德镛等百名两岸知名专家学者参与研讨。由于地质条件、气候环境相近,“长汀经验”获得台湾水土保持工作者的关注。

  王德镛说,台湾南部地区地质破碎,地质灾害多,因此水土保持至关重要。此次来到长汀,看到了长汀县的巨大变化,十分鼓舞,会将长汀的先进经验带回台湾,帮助台湾很多地区完成由光秃秃的“火焰山”到丰饶的“花果山”的转变。

  兰思仁称,要用现代工业化、园区化、生态人居和区域发展带动的理念,采取流域与网格化并重、梯度治理、综合开发的形式,把新农村建设融入水土流失治理,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水土流失区治理模式和扶贫开发新模式。

  中兴大学水土保持系教授林信辉则以与长汀同属客家人聚集地的台湾苗栗县为例,对台湾泥岩地区水土保持现状进行了介绍并交流。他认为,两岸红壤区在水土保持以及生态建设中有很多共通之处,需要学界多多探讨发扬,为两岸民众共谋福祉。


  • 上一篇资讯:
  •  
  • 下一篇资讯: 没有了
  • 责任编辑:ahaoxie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您的评论
    姓 名: * Oicq:
    性 别: Msn:
    E-mail: Icq:
    主 页: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内容搜索

    绿色生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