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为基,如何打造“绿色都市”
“南京是一个土地、资本、物质资源等硬要素相对有限的城市。重硬轻软、重开发轻保护、重眼前轻长远的发展道路,在客观上已经走到了尽头,理论上不能走、政策上不给走、实践中走不通。”党代会报告明确:绿色发展,资源环境是基础支撑。今后5年,必须坚持生态为基方针,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把南京打造成为独具魅力的绿色都市。
这一目标,成为市党代会与会代表和全市人民共同关注的热点。大家认为,打造绿色都市,必须从产业与制度设计上突破,同时严守“绿线”、严把项目准入关,不断加强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
铁腕治污,严把项目准入关
市环保局韦昌明代表:报告提出“今后5年空气质量平均优良天数比例必须达到95%”的目标,这意味着,到2015年全年必须确保347个“蓝天”,这是一场攻坚硬仗。环保部门将以最严格的环保制度、最先进的环境准入标准、最严厉的执法尺度为约束环境污染行为的“紧箍咒”,一方面严把项目准入关,另一方面铁腕治污。在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加快“蓝天清水行动”,重点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环境问题,建立更加规范的环境秩序,力争用5年时间把南京打造成为经济生态更高效、环境生态更优美、社会生态更文明的独具魅力的绿色都市。
优化产业布局,加大节能减排力度
金陵石化唐长福代表、扬子石化卢冬梅代表:南京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过程中,要更加注重优化产业布局,提升传统产业科技含量,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就化工企业而言,目前南京正在加快实施江南地区化工企业搬迁,和“三高两低”企业关停整治,这对提升南京的环境质量水平将起到积极作用,也体现了市委市政府“生态为基”的战略举措和“铁腕整治”的决心魄力。搬迁企业应当重视技术工艺的改造、科技装备的更新,使搬迁成为老企业、传统产业提档升级,环保水平提高的过程。同时对搬迁企业的选址,产业园区的布局,也要科学谋划,考虑长远。要加大重点企业集中区绿化生态建设,保证足够的绿化隔离空间,最大限度降低和减少污染。要提高园区企业环保入驻门槛,严格控制环境容量,确保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相协调,为城市创造更好的环境,还市民绿水蓝天。
优先将生态概念融入城市规划中,建设绿树成荫的绿都
白下区园林绿化所邵艳代表:报告明确今后5年打造独具魅力的绿色都市,作为一名园林行业的工作者,我深感责任重大。南京目前在行道树的养护方面做得还不够好,南京一棵行道树的养护费仅17元,而一些先进城市已经高达100元,建议增加这方面的投入,真正将南京建成绿树成荫的绿都。
市建筑设计研究院蓝健代表:目前正在搞的雨污分流工程很好,为建设人文绿都打下了坚实基础。希望今后在绿化上下功夫,建设良好的生态廊道,道路建设中多采用渗透性强的地面材料,优先将生态概念融入城市规划中。
要把这么好的水源保护好、利用好
六合区金牛山水库安德香代表:加强资源节约是打造绿色都市的一个重要方面。报告提出要强化水资源保护,建立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落实饮用水源地保护措施,确保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安全。作为一名每天和水资源利用保护打交道的基层工作者,市委对生态环境这样的重视令我感到振奋。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市里有这样的决心,我们基层水利工作者更加有义务把这么好的水源保护好、利用好,和全市人民共同营造一片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环境。
【市民声音】
秦淮河是南京的母亲河,也是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象征之一,外地亲戚朋友到南京来我都喜欢带他们去夫子庙逛逛,坐秦淮画舫游览十里秦淮。秦淮河两岸历史人文风情很有魅力,只是河水有时会有异味,坐在画舫船舱里都能闻得到,希望这一情况能得到改观。这次党代会对生态环境保护提出了很高要求和目标,我们看了很高兴,南京应该制定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建立相应指标体系,确立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控制入河排污总量。秦淮河污染主要还是排污问题没有根治,应对偷排私排行为实行重罚严管。
佳盛花园居民 曹克罗
南京打造滨江风光带,上游至三汊河口,下游至上元门,景观景色很好,很遗憾就是自己家门口这一段,现在还是船厂、码头、火车站、果品批发、惠民桥水产、下关粮油交易批发市场等大市场群,环境未整治,脏乱差现象严重。早就听说下关区打造“南京外滩”,希望未来几年借举办青奥会东风,对这个片区进行整体改造,使滨江风光带连起来,展示我市大江风貌。
下关区金陵新七村居民 卢云
本报记者 刘远 吕宁丰 毛庆 张璐 韦铭 肖姗 赵子慧 刘晓
责任编辑:ahaoxie
![]() |
您的评论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绿色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