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宜兴生态投入结出效益果实
本报记者 刘长城 江苏记者站 余庆华报道
日前,2011中国陶都(宜兴)金秋经贸洽谈会传出信息:该市与来自日、韩、美、法、芬、荷、瑞典、西班牙等国内外企业,一举签下41个重大项目。其中,外资23个,总投资23.6亿美元,协议注册外资8.9亿美元;内资18个,总投资248.7亿元,协议引进资金241.4亿元。
地处海内外驰名的“长三角”无锡板块上的宜兴市,在激烈的招商引资大潮中,凭借什么实现了400亿元的总投资规模?市委副书记、市长王中苏接受《中国产经新闻》采访时坦言,依托刚获批的“国家生态市”、“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以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排名第五等三大殊荣,我们主抓了“生态投入”这一龙头。近年来在改善生态环境的基础设施建设上,已投入资金40多亿元,占同期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40%,率先建成了省内一流的环境基础设施体系。
纵观41个重大项目,涉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城市综合体、生态文化旅游业和现代高效农业等多个领域,与产业基础、城市建设和生态禀赋高度融合,完全符合宜兴“十二五”发展的目标和定位。事实证明,短期内看似“看不见、摸不着”经济效益的生态投入,业已完成了向价值连城的转换。
据悉,该市以“生态投入拉动投资,产业转型推动环境升级”的理念,走出了“三线并进”的好局面。
一是实施关门措施,在淘汰落后产能中,先后关停化工企业501家、琉璃瓦企业324家,矿山轧石企业已清退完毕。同时,做到“四个一律不批”,即新办化工企业一律不批;有氮磷排放和污水不能接管的项目一律不批;超出区域环境容量的项目一律不批;不符合国家产业和环保政策的项目一律不批。
二是着力打造工业废弃物-水泥(建材产品)、农林“三剩物”-活性炭、次小薪材-木制品、废陶瓷-新型建材、废轮胎-炭黑(轮胎)、生活垃圾-电力、工业废气-电力、废弃动植物油-生物柴油等8条支柱产业链,形成年利用各类固体废渣500万吨的能力。
三是把生态投入置于是否能更多的吸引高端人才、集聚高端项目、发展高端产业的高度来考量。目前,该市高端电缆、节能环保、新能源、光电子、新材料等“五大新兴产业”的工业经济占比已达54%,形成了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生态文化旅游业的新构架。
责任编辑:ahaoxie
![]() |
您的评论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绿色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