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各地要览 >> 华东 >> 江苏 >> 正文

南京垃圾分类试点启动 试点户居民愿当"监督员"

Eedu.org.cn 作者:薛玲 孔小平    资讯来源:扬子晚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1-12-26

月安花园小区的分类垃圾桶已经摆放到位。宋峤摄

  今天早上6点起,南京的垃圾分类试点工作就要正式运转起来了,电瓶接驳车将进入试点小区,开始收运分类好的垃圾,其中的厨余垃圾将用厨余垃圾运输专用车送到轿子山的生化处理厂进行堆肥。昨天,记者对试点街道进行探访发现,试点小区的居民都准备好了,信心满满,只待早上6点正式启动。

  居民当起宣传员、监督员

  “慢慢来,总会习惯的。”对于垃圾分类,鼓楼区聚福园社区的丁女士坦言现在依然处于不适应期,但她坚信,“外国人能做到的,咱们也一定能做得到。”记者看到,丁女士家楼栋下的垃圾桶已经到位,垃圾桶上张贴着统一标识,都是城管局监制的,分别为厨余垃圾、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不过与配备垃圾桶相比,居民的习惯养成显然就不那么容易了。前期学习了垃圾分类知识后,丁女士回家就当起了“宣传员”,“跟爱人说,跟孩子讲,但几十年的习惯,并不是说改就能改的。”

  丁女士告诉记者,以前家里的厨房、卫生间、客厅都有垃圾桶,但由于没有垃圾分类的习惯,垃圾总是走到哪就扔哪。学习了垃圾分类的知识后,自己在扔垃圾的时候就不能像以前那样随心所欲了,刚开始扔垃圾的时候还得想一想,自己扔的地方对不对。相对于丁女士的“小心翼翼”,她20多岁的女儿则显得有些大大咧咧,“常常把垃圾扔错地方。”丁女士笑着说,现在自己已经从宣传员变成了监督员,有时候看到女儿把垃圾扔错了地方不仅会立即指出,还要把垃圾拣出来放进合适的垃圾桶。

  “外国人能做到的我们也能”

  虽然与以前走到哪扔到哪相比,现在扔垃圾不那么随心所欲了,但丁女士依然是垃圾分类的拥护者,“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从怕麻烦到不怕麻烦肯定有个过程,外国人能做到的,咱们也一定能做得到。”不过也正因为习惯难改,丁女士在接受采访时也建议,垃圾分类不仅应该走进居民家,更应走进幼儿园,“既然有意识推广垃圾分类,那么就应该从孩子抓起,总比习惯养成了再去改变容易得多。”

  有废纸被误投厨余垃圾桶

  记者在白下区一试点社区——二十八所小区看到,每栋楼前也都摆上了崭新的分类垃圾桶。记者注意到,该小区部分居民已经对生活垃圾开始分类投放,其中一只厨余垃圾桶内已经收集了大半桶菜边菜叶和剩饭剩菜,只不过分类仍然不是很准确,个别居民将属于可回收的废纸也扔进了厨余垃圾桶。

  月安花园小区也早早将试点用的垃圾桶摆好,让市民先熟悉起来。月安社区主任孙秀英告诉记者,车辆到位了,垃圾袋也都入户了,上周督导员们就开始连续4天入室辅导,再次跟试点户介绍分类具体要求。孙秀英表示,试点第一天,也不会特别地搞得劳师动众,这毕竟是要深入生活习惯的事情,所以还是本来该怎样就怎样来做,早上6点至7点,保洁员来倒垃圾桶,发现情况再及时调整。她也表示,这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需要居民慢慢养成习惯,所以需要时间。

  记者昨天探访相关社区发现,垃圾分类试点准备工作已到位。在白下区梅花山庄小区,小区广场醒目位置摆放了多块展板,宣传垃圾分类的办法、意义等,在小区主要道路两侧,印有垃圾分类口号的横幅也到处可见。此前,社区已经向居民发放了两种颜色的垃圾袋和“南京市民生活垃圾分类”指导手册,小区内4种颜色的垃圾桶也摆放到位。薛玲孔小平



  • 上一篇资讯:
  •  
  • 下一篇资讯: 没有了
  • 责任编辑:ahaoxie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您的评论
    姓 名: * Oicq:
    性 别: Msn:
    E-mail: Icq:
    主 页: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内容搜索

    绿色生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