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生态和谐宜居城市
城市特色是一个城市的生命力所在,是体现一个城市与众不同的特定的文化特质。
市委书记刘慧晏多次讲过:“城市建设追求的目标一定要有个性,走进这座城市,一看就知道到了淄博而不是别的城市;离开这座城市,脑海中仍然能够清晰地浮现出淄博的许多独特印象。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说淄博城市是有个性的。简言之,个性就是特色。”
近年来,我市在城市建设上遵循着以体现中心城区现代化为核心,挖掘并放大东古西锦、南山北水的城市资源优势,形成中心凸显、特色各异的城市风貌。加强对城市细节的形象设计,城市的道路、街景、水系、建筑单体、园林绿地、楼宇配置、建筑色调、城市天际线等元素的构建,努力打造生态和谐宜居城市。
人与自然和谐成为城市主调
城市呼唤绿色空间,人们向往绿色环境。绿色城市是人与自然和谐的标志。
道路绿化是淄博市的一大景观,近年来,淄博市以道路绿化是城市绿化的骨架,是城市绿化最直观的体现为指导思想,坚持有路必栽树、修路必植绿,按照“绿随路建、有路皆绿、绿美结合”的原则,加快实施园林景观建设,以乡土树种为主,乔灌木合理搭配,采用大绿量、宽绿带的造绿手法,西八路、西十路、华光路、联通路、中润大道西延等淄博新区路网绿化成果突出,形成了“人在林中走、车在绿中行”的林阴路系统。
我市把大环境绿化作为优化城市布局、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坚持因景植绿、见缝插绿,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和荒山绿化,集中建设城区公共绿地、绿化景观、环城绿化带、森林屏障和组团间绿色走廊,构建“城在林中、路在绿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的大生态、大绿化格局,全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0.6%,人均绿地面积15.4平方米,目前正在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
城市有水才有灵性。对于淄博这个老工业城市,清水润城是全市人民的期盼。
猪龙河曾是这座城市的骄傲。它南起泰沂山北麓,流经我市张店区、高新区、桓台县三个区县,最后汇入小清河,全长47公里。猪龙河历史悠久,古称德汇水、郑黄沟,在清道光《济南府志》和《新城县志》中就有记载。据说,猪龙河原名“珠龙河”,是因为过去猪龙河的河水清澈见底,河底有许多泉眼,泉眼里冒出的水就像珠子一样,所以就叫“珠龙河”。
但是,从七十年代中后期开始,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人口的增多,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猪龙河同我市其它河流一样开始了被污染的命运,大量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排入河道,猪龙河水逐渐变黑发臭,鱼虾也从此绝迹。
整治猪龙河成为市民日益迫切的愿望。
把猪龙河打造成“生态、和谐、宜居的城市名片”。市委市政府作出决策。
2008年3月,猪龙河整治工程拉开了序幕。
2009年5月,猪龙河综合治理工程一期改造顺利结束。工程完成投资2.3个亿,共栽植各类乔木7万余株、栽植花灌木5.7万株,栽植地被植物52.2万株,栽植草坪12.7万平方米。昔日垃圾遍地、污水横流的猪龙河终于焕发了崭新容颜。
改造后的猪龙河好似一条玉带穿城而过,又像一条晶莹的翡翠项链环绕着美丽的中心城区。但见两岸花木扶疏,曲径通幽,石埠错落有致,拱桥似彩虹卧波。水面河风习习,岸边游人闲庭信步,绿草如茵,繁花似锦……真是道不尽的美丽,说不尽的惬意。
人与自然和谐体现在如何做好城市污水、垃圾处理,看似小事,却关系千家万户市民的身心健康。
我市自2005年以来建成258项污染治理工程和12座污水处理厂,建成了山东最大的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和市级医疗垃圾处置中心,实现了医疗垃圾的集中处置;完成了8条河流重点河段的综合整治。
为改善城市水系景观,淄博先后投资近20亿元对孝妇河、淄河、沂河等8条主要流域进行点源治理和综合整治,实施了临淄太公湖、高青北支新河和猪龙河综合整治工程,建设绿地150万平方米。
近年来,我市坚持把成果巩固、创建目标与绿化建设、生态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结合起来,全力打造生态和谐、优美宜居、文明有序的绿色城市。
城乡一体化构建新格局
组团结构是我市的显著特色。近年来,我市立足工业化、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实际,按照中心城区、次中心城区、中心镇、中心村四个层级,着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性障碍正在破除,城乡统筹发展的良好体制机制正在形成,城乡同发展、共繁荣的良好局面初步呈现。
在构筑城乡一体化中,我市加快做大做强做美做畅中心城区。坚持新区开发与老城改造相结合,内涵提升与外延扩大相结合,加快建设整体功能突出、生态环境优良、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双百中心城区”,构筑市域一体化发展的城镇组团体系。正确处理“四个层级”的承接互动关系,加快发展层次有序、相互衔接、脉络清晰、特色鲜明的城镇组团。
突出生态建设。我市实施新一轮碧水蓝天行动计划,加大对萌山水库及周边地区、孝妇河、四宝山地区的生态修复工程,淄河等重点河道、重点水域治理,改造、提升、开放几个规模较大的城市公园。以节能、节水、节地、节材为重点,全面推进城镇化进程中的资源节约利用。
进一步提升城镇综合承载能力。我市加快综合道路交通网络建设、“大十字”公交、“引太入张”、“清水润城”、城乡垃圾处理一体化等重点工程,强化公共服务功能。
着力提升城市文化内涵。在城市规划建设的各方面融入和体现文化元素、文化特色,与产业发展融合,着力打造区域特色文化品牌。全面提高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切实强化规划的刚性约束,进一步健全完善城市管理长效机制,加快推进社区建设,把管理延伸到城市的每一个角落。
在我市最大的棚户区改造项目——张店洪沟片区改造工程现场,40余幢在建的住宅楼已近完工,施工人员正在进行小区绿化和路面硬化。“用不了3个月,我就可以搬进新居了,政府可真是为俺们办了一件大好事。”今年65岁的搬迁户张世贵老人望着拔地而起的大楼,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随着“两区三村”综合改造工程的快速推进,越来越多的群众将从中受益。
生活在淄博的人们发现,时下城乡道路更通畅了、环境更整洁了。这正是我市抓住国家扩大内需、促进增长的政策机遇,加快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综合整治的结果。目前,“三纵三横”的骨干交通网络更加完善,城市轨道交通论证规划全面启动,城市区间快速通道已经形成;市体育场竣工投用,市体育馆、游泳馆、运动员公寓建设按计划推进,城市功能明显增强;环卫保洁机制和长效管理机制实现全时段、全覆盖,城市形象明显提升。
良好环境创造宜居美好生活
不久,侨居美国的徐博士回国探亲,一下济青高速公路,他就被张店的城市变化所吸引,拐上华光路看到两旁的高楼大厦、宽敞的路面和整饰一新的建筑物立面,他连连赞叹:张店这座城市长高了、长大了、变美了。
完善城市建筑功能,提升城市建筑品位,彰显城市建筑特色,塑造城市崭新形象,努力创建文明、优美、舒适的城市环境,我市自去年4月份开始对中心城区人民路、华光路、潘南路、联通路、杏园路、西五路、柳泉路、中心路、美食街、明清街、步行街等11条道路两侧的建(构)筑物外立面进行综合治理。包括对道路两侧建(构)筑物外立面进行清洗粉饰;对楼顶、墙体广告及建(构)筑物周边的违法建筑、乱搭乱建进行拆除;对门头广告牌匾进行统一更换;对建筑立面零乱的室外空调机、外探阳台、窗户、防盗护栏等进行移机、拆除更换;对沿路透景墙、实体墙、单位及住宅区大门或出入口进行装饰装修,道路治理总长度约为35.27公里,投资概算约2.3亿元。其中治理楼顶、墙体广告面积约13.2万余平方米,清洗粉饰的建筑物面积约160万平方米,装饰装修的透景墙、实体墙长度约1万余米,更换门头广告牌匾约45000余平方米。
这项城市靓丽工程受到了市民的欢迎,整个城市焕颜一新。
今年,我市在完善城市管理机制,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上大做文章。围绕保障省运会赛事、观摩和增强提升城市功能形象,全面加强和改进城市环境治理,集中攻克城市管理的顽疾难点,有效改善市容环境的薄弱环节,确保省运会“吃、住、行、游”涉及主控道路(路段)和重点窗口、出入口道路、旅游景点等重点部位卫生整洁、环境优美,开展垃圾治理、城市六乱治理(乱搭乱建、乱贴乱画、乱堆乱放)、污染治理、市容绿化美化治理、路域环境治理。全力实施治脏、治乱、治污、绿化、美化、净化、亮化工程,实现城市面貌的较大改观和人居环境的全面提升。
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一起推进、产业竞争力与环境竞争力一起提升,一个美丽的淄博正大步向我们走来。
责任编辑:ahaoxie
>> 相关资讯:中新天津生态城:一个宜居城市的未来之梦 武汉斥巨资植树造林 打造绿色宜居城市 中国十大十佳宜居城市排行榜 青岛苏州排前两位 生态之城在这里崛起 北京:“绿色奥运”推进宜居城市建设 河北:23项指标考查宜居城市环境 《宜居城市科学评价标准》主要内容 《宜居城市评价标准》出台 逾10%大城市居民认为所在城市不宜居 专家关注宜居城市标准调查:四川城市很可爱 中新通讯:淄博重生态环保建设 还碧水蓝天于民 ![]() |
![]() |
您的评论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广告资讯
绿色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