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各地要览 >> 华东 >> 上海 >> 正文

滩治理互花米草半年引鸟30种

Eedu.org.cn 作者:郁文艳    资讯来源:新闻晨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1-8-30
东滩治理互花米草半年后,须浮鸥数量大增。
  东滩治理互花米草半年后,须浮鸥数量大增。

  东滩鸟类自然保护区供图


  晨报记者 郁文艳

  崇明东滩鸟类自然保护区终于向互花米草“开刀”。“经过半年治理,0.7平方公里试验区内已吸引30多种鸟类光临,其中最多的是须浮鸥。”东滩鸟类自然保护区管理处执法科科长钮栋梁指着不远处飞翔的须浮鸥告诉记者。

  治理后,须浮鸥筑巢下蛋

  以东滩鸟类自然保护区那块知名的“大石头”为中心,向南、向北各350米,向东1000米就是互花米草的治理区,总计0.7平方公里。记者踏进这片区域,泥土筑起的围堰将整个区域包围,区域内芦苇荡漾,水面中间还筑起了若干小岛,须浮鸥、黑翅长脚鹬等不时掠过。“6月20日前,可完全不是这样的景象。”钮栋梁介绍说。

  互花米草已困扰保护区10多年,近年尤甚。去年年底,保护区正式开始对“大石头”外0.7平方公里进行治理。“先筑围堰圈地,然后灌水,再人工割掉互花米草,让水淹没互花米草的根至腐烂。”钮栋梁说,除掉互花米草的同时,还要营造适合候鸟生活的环境,水中若干小岛总面积1万平方米,让鸻鹬类鸟有了休息的地方。“割掉互花米草、环境改善后,候鸟就来了。”东滩鸟类自然保护区管理处科研科科长马强介绍说,候鸟中以须浮鸥最多,曾有一天达到300多只,它们已经筑巢下蛋;此外,还出现过鸳鸯、白骨顶等,“过去,这些鸟在这一区域出现得非常少,而今年,它们出现的数量增多,时间也比往年提前1个多月。”

  互花米草霸占1/10保护区

  然而,“大石头”附近区域只是“门面”。记者随保护区工作人员深入滩涂,看到北部广大地区几乎被互花米草覆盖。“这条路边去年还没有互花米草,今年就已经长满了。”钮栋梁说,互花米草的生长速度极快,第一年一个小小的斑块第二年就可以连成一大片。有专家曾计算,一株互花米草一年可扩张至半径3米的圆。

  监测数据显示,互花米草如今在保护区内的面积近23平方公里,也就是说,霸占了近1/10的保护区面积。而1995年,在东滩首次发现这种外来入侵植物时,它不过是零星的斑点。

  互花米草究竟有何危害?专家介绍说,互花米草入侵最明显的危害就是挤压东滩土著植物海三棱藨草的生存空间,而后者的球茎、幼苗、种子是雁鸭类候鸟,尤其是小天鹅、白头鹤等的食物,海三棱藨草的日渐消失意味着候鸟食物的消失;其次,互花米草的生长堵塞潮沟,而潮沟是鱼类以及底栖动物丰富的地方,也是鸟类觅食和休憩场所。

  治理互花米草耗资巨大

  互花米草疯长,本土植物消失,鸟类食物减少,生态环境恶化,成为东滩鸟类自然保护区面临的最紧迫问题。然而,要彻底消灭互花米草并非易事,何况它的面积已经达到近23平方公里。

  保护区负责人汤臣栋介绍,经过高校专家多年实验,总结出治理互花米草的良方,先筑围堰,后水淹再刈割,看似简单,但因范围大,工程耗资巨大。“将0.7平方公里用围堰圈围后,再用泵抽水,水位必须保持在40厘米以上,幸亏今年梅雨季雨水充沛,才较快达到了要求,最耗费人工的是割互花米草,因为要在水中割,很难借助机器。”钮栋梁介绍,仅这0.7平方公里治理至今,初步产生效果就花时七八个月,水位还需保持到年底,才能保证彻底将互花米草淹死。此外,还要人工在水中堆砌小岛,营造不同种类候鸟喜欢的栖息环境。

  根据测算,若全面向东滩的互花米草“开刀”将耗资10多亿元。



  • 上一篇资讯:
  •  
  • 下一篇资讯: 没有了
  • 责任编辑:ahaoxie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您的评论
    姓 名: * Oicq:
    性 别: Msn:
    E-mail: Icq:
    主 页: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内容搜索

    绿色生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