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各地要览 >> 华东 >> 上海 >> 正文

上海起步迈向“大数据时代”

Eedu.org.cn 作者:徐瑞哲    资讯来源:解放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3-7-13

  本报讯 (记者 徐瑞哲)从航班延误、看病排队到PM2.5预报,大数据能解决这些难题吗?昨天首度举行的“金桥产业技术创新会议”上,新出台的《上海推进大数据研究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3—2015年)》透露:3年内,基于大数据的航空流量管理及机场协同决策平台,将覆盖华东地区近40个机场,并逐步推广到全国七大地区民航部门。

  国外2011年提出的“大数据”概念,已进入国内实际操作层面。今年,科技部将大数据列入“973计划”,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指南中大数据也在其列。目前,广东启动全省实施大数据战略工作方案,北京成立 “中关村大数据产业联盟”。市科委表示,上海数据资源丰富,拥有世界最大的医联数据共享系统,在用的4800万张公共交通卡,每天产生30个G的交通流量信息数据,但上海数据资源的利用尚不充分,数据公开和共享动力不足,缺少系统级、架构级的大数据产品。

  智慧交通就是三年行动计划建设的6个大数据公共服务平台之一。其中针对航班正常、安全、有效运行的需求,空中智慧交通的平台将汇聚和整合机场塔台数据、雷达数据、航空公司数据等,提供飞行流量预测、特殊情况处置等功能,实现流量控制和航班运行协同决策,为民航管理和指挥提供一站式大数据服务,提高航班准点率。在另一个医疗卫生平台上,上海将建设和完善涵盖3500万患者的电子诊疗档案库,形成海量的医疗健康大数据资源,实现支撑2000名医生同时在线诊疗的辅助能力。另一些大数据平台包括:食品安全、终身教育、公共安全、科技服务等。

  中国工程院常务副院长潘云鹤院士认为,大数据在生态环境应用领域同样可以 “见微知著”,若大城市每平方公里范围内设一个PM2.5监测点,发现重污染区则在当地加密监测,监测数据与当天时间、气候等因素相互关联,比如什么时段、何种天气条件下浓度值有何变化,这样不仅能发现某处PM2.5的具体成因,还能进行短时甚至长时预报。他建议,有计划地部署传感器网,在数据海洋中大浪淘沙、沙里淘金。作为大数据行动计划的重要推进载体,上海产业技术研究院等18家单位共同发起成立了大数据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 上一篇资讯:
  •  
  • 下一篇资讯: 没有了
  • 责任编辑:ahaoxie

    >> 相关资讯:


    没有相关资讯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您的评论
    姓 名: * Oicq:
    性 别: Msn:
    E-mail: Icq:
    主 页: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内容搜索

    绿色生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