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各地要览 >> 西北 >> 甘肃 >> 正文

甘肃开创旱作农业发展新模式

Eedu.org.cn 作者:佚名    资讯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2-8-22

  上下联动

  “太难了,不过现在回头看看还真是有成就感。”杨祁峰,甘肃省农牧厅副厅长,原甘肃省农技推广总站站长,曾在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推广中立下汗马功劳的精干西北汉子,接受记者采访时心情既喜悦又复杂。

  杨祁峰告诉记者,甘肃山地多,财力少,刚开展推广时面临梯田平整,机械生产,地膜购买等诸多问题。多亏甘肃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大力支持,综合各种支农资金,多方筹措解决资金难题。全省科技人员积极帮扶,引导广大群众迎难而上,终于从最初的要农民干变成现在的农民主动要求干的良好局面。

  “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推广取得巨大成功与各级党委政府强有力的行政推动和中央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密不可分,”甘肃省农牧厅厅长武文斌告诉记者,甘肃省在示范推广以全膜双垄沟播技术为主的旱作农业技术过程中,“五抓”并举,推动了旱作农业“甘肃模式”的快速发展。

  一抓行政推动。甘肃前省委书记陆浩多次实地调研,在光明日报发表《旱作农业的一场革命——关于总结推广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的思考》一文;原省长徐守盛对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推广作出了重要批示;刘伟平省长、泽巴足副省长多次主持专题会议对这项技术的推广进行研究和部署;甘肃省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加快旱作农业发展的意见》?熏明确了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甘肃省财政厅、农牧厅研究制定了《甘肃省旱作农业项目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加强了旱作农业技术推广专项资金管理;甘肃省级6个民主党派先后组织工作组分赴各市县实地进行检查指导;国家统计局甘肃调查总队和省统计局也先后抽调大批力量核实确认面积,确保了推广任务的落实。农业部门把技术培训作为基础性工程来抓,不断创新培训方式,注重培训效果,各级科研、教学和技术推广部门通力合作,积极创新推广模式,对各种抗旱增产技术进行组装配套,先后在不同类型的旱作农业区建立集中连片示范点、培育科技示范户,充分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带动了该项技术的快速推广。

  二抓资金投入,从2007年开始,甘肃省财政专门安排资金支持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示范推广工作,专项资金从2007年的1000万元扩大到2012年的2.8亿元,6年累计投入资金9.4亿元。市县配套补助资金由2007年的815万元增加到2012年的3.3亿元,6年累计配套资金12.2亿元。旱作农业技术补助已成为农民受益面最广,得到实惠最多,财政资金发挥效益最好的一项补助政策。实践证明,财政资金补助对物化技术推广应用起到了重要的助推作用,如果没有实行对农民覆膜和农机具购置补贴,旱作农业就不会取得这么大的成效。

  三抓技术集成。坚持良法良种配套,以高产创建为平台,把全膜双垄沟播技术与选育优良品种、测土配方施肥、保护性耕作、病虫害综合防控等技术集成配套。坚持农机农艺结合,研发了简便机具,培育了专业服务组织,机械覆膜面积比例达到48.6%。坚持发展生产与保护生态结合,大力发展草食畜牧业,重视残膜回收,促进可持续发展。

  四抓机制创新。把旱作农业任务完成情况纳入干部考核范畴。省级6个民主党派在关键时段开展实地抽查、实行民主监督,统计部门逐县开展交叉检查验收,防止了虚报和浮夸现象的发生。同时,倡导建立了甘陕宁晋四省区旱作农业协作工作机制,搭建旱作农业技术推广与合作区域交流平台。

  五抓残膜回收。2011年甘肃省各种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已超过12万吨(其中地膜约8万吨,棚模约4万吨)。生产这些农用塑料薄膜需要消耗大量的石油资源,在能源资源日益短缺的今天,废旧农膜作为一种宝贵的可再生资源,如果不加以有效回收利用,不但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而且传统的焚烧、填埋、废弃等处置方式也将对农村环境造成污染,对整个生态系统构成潜在危害,对甘肃省农业可持续发展构成威胁。为此,甘肃省政府办公厅批转了《省农牧厅关于加强废旧农膜回收利用推进农业面污染治理工作意见》,召开了全省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工作现场会进行安排部署。甘肃省财政厅、农牧厅联合制定了《省级废旧农膜回收利用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甘肃省财政去年安排了1000万元,今年安排了2000万元,加大对残膜回收的支持力度。甘肃省各市、县也相继出台了推动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的扶持政策,对相关企业给予老了资金扶持。在乡镇、村社广泛设立废旧农膜回收网点,使农户捡拾、网点回收、企业加工三个环节得到了有效连接,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工作逐渐步入良性循环轨道。据悉,2011年回收废旧地膜45700吨(折纯量),回收利用率达57.1%。

  上下联动,多策并举,在甘肃省各级政府的大力推动下,旱作农业在甘肃的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第一,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据统计,“十一五”期间,甘肃省全省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8万平方公里,累计兴修水平梯田2894万亩,占旱地面积的80.4%,成为稳产高产的基本农田。累计兴修集雨水窖241万眼,集雨节灌面积达到528万亩,抗灾能力明显提高。

  第二,农村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从战略性主导产业、区域性优势产业和地方性特色产品三个层次上大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旱作农业区农村经济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初步形成了由单一的种植业向农林牧各业均衡发展的格局。

  第三,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升。据甘肃省农牧厅统计,从2006年开始,全省累计推广全膜双垄沟播玉米、马铃薯3166万亩,累计增产粮食479万吨。2012年又实现了小麦地膜覆盖技术和马铃薯脱毒种薯推广的重大突破,推广全膜覆土穴播小麦技术94万亩,实现了1000万亩马铃薯脱毒种薯全覆盖。这些重大技术的推广应用,为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确保了甘肃省粮食稳定增产。甘肃省粮食总产自2004年起,连续8年获得丰收。总产量连续跨上了850万吨、900万吨、950万吨、1000万吨4个台阶。实现了由粮食调入到产销平衡,再到部分调出的历史性转变。甘肃以人均占有水资源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50%,生产了相当于全国人均占有90%的粮食。

  甘肃行政学院经济教研部主任王伟认为,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占全国耕地面积的17.1%,其中旱地面积2.7亿亩,对全国农业特别是国家粮食安全有很大的影响。甘肃省创新提出的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破解了旱作农业区水分利用的难题,成为旱作农业的一场革命,为我国北方旱作农业区乃至全国旱作农业发展开辟了道路。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上一篇资讯:
  •  
  • 下一篇资讯: 没有了
  • 责任编辑:ahaoxie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您的评论
    姓 名: * Oicq:
    性 别: Msn:
    E-mail: Icq:
    主 页: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内容搜索

    绿色生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