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各地要览 >> 西北 >> 宁厦 >> 正文

宁夏彭阳:节水小事做成大文章

Eedu.org.cn 作者:席锋宇    资讯来源:法制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2-5-22

图为彭阳县红河乡宽坪辣椒基地实现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

  文/图本报记者席锋宇

  一别彭阳7年。满山的梯田却记忆犹新。

  2005年,记者曾跟随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到彭阳县采访。《关于在黄土高原类型区推广彭阳经验的建议》当年被列为1798号建议案重点办理。那时的彭阳县,随着“一任接着一任干,一代接着一代干,一张蓝图绘到底”的思路坚持,小流域治理搞得有声有色。

  1983年建县的彭阳县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东南部,地处六盘山东麓,海拔1248米至2416米。彭阳县是一个以农业经济为主的国家扶贫重点县。境内山多川少,沟壑纵横,土地贫瘠,植被稀疏,是自治区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县之一,也是全国重点水土保持区。

  大范围的水土流失,不仅造成耕地严重退化,而且还导致干旱、冰雹、大风扬沙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水土流失极大地影响着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造成这里生态环境恶化、区域经济落后、人民生活贫困。彭阳县从第一届县委、县政府开始就提出了以改变生产、生活基本条件为突破口、“生态立县”的方针。

  时光荏苒,物转星移。现在的彭阳还好吗?

  5月9日,记者踏上了重返彭阳之路。上午九点半从银川市出发,中午在固原市停留午餐,到达彭阳时已近黄昏。进入彭阳境内,满眼满山的绿色让在漫长的旅程中昏昏欲睡的记者眼前亮了起来。阳光透过枝桠,透过随风舞动的绿叶,斜斜地照在前行的车身上,地里绿油油的小麦更是像舒张广袖的青衣,以大地为舞台,恣意欢动。大坝里泛着碧波的水在夕阳中闪动着光彩。青山绿水就在眼前!

  7年前任水保站站长、现在是彭阳县水务局副局长杨志让和记者见面后,先回忆起7年前采访的情景。

  “那时候,咱们去看的是阳洼小流域综合治理。现在的彭阳可不仅仅是小流域治理这一块内容可以给大家看了,我们这些年在节水方面做了不少大文章。而且,我们在完成生态治理的同时,更加注重经济效益了。”杨志让说。

  长期以来,彭阳县发扬“领导苦抓、干部苦帮、群众苦干”的“三苦”作风和“勇于探索、团结务实、锲而不舍、艰苦创业”的彭阳精神,以小流域治理为单元,走山、水、田、林、路统一规划,沟、坡、梁、峁、塬综合治理,以农田、林业、水利为主攻方向。如今,经过治理的荒山披上绿装,经过治理的小流域绿色成片,基本上实现了“山顶戴帽子,山腰系带子,坡地修台子,沟底穿靴子”。

  “现在,我们坡耕地全部变成了水平梯田。在没有供水条件的地方,采取覆膜保墒的方式种植旱苗农业。”

  没有来过彭阳的人也许不知道,这里所谓的土地,是在山上开垦出来的。远远望去,一层层梯田很是壮观。更值得一说的是,山顶是圆形的,彭阳人民硬是通过努力,把它变成了平地,种植粮食、果树、植被。

  红河乡夏塬村北塬小队的林生进是土生土长的彭阳人。记者看到他时,他正在田里把覆膜下的玉米苗翻出土壤,让它们“露头”。

  有10亩田地的林生进过去只种植冬小麦,因为它不怎么“吃水”。“那时地都是在斜坡上,天上雨水留不住,自己浇地留不住,连牛耕地都费劲。两年前,政府帮忙推平圆地,小麦一年多收200斤不说,我还能想种啥就种啥,不担心水的问题了。”

  水保站站长周凤勤解释说,坡耕地变水平梯田之后,就能实现保水、保土、保肥。过去,水和肥顺着坡就下去了,真正落在田里苗上的很少,不敢种太需水的农作物。现在可不一样了,农民种植的范围扩大了。

  一弯又一弯,在山上盘了几十道后,来到了距离县城15公里东南部的南山流域。杨志让一脸兴奋地给记者介绍:“南山流域是我们县流域治理由生态型向生态经济型转变的示范流域。这个项目是2010年8月开工建设的,今年4月才全部完成。治理面积19.5平方公里,新增治理措施面积29192亩。”

  “彭阳的模式多。除了农业经营模式,还有各种流域治理模式。‘上保、中培、下开发’是我们现在提出的生态经济开发流域治理模式。简单地说,就是因地制宜。在区域布局上,根据不同地域的地理高程和气候特点,结合生物多样性和适应性,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宜粮种粮,宜果种果。”周凤勤说。

  “走,我再带着你见个能人。”杨志让说。

  60岁的杨万珍2000年获得全国劳模的称号,他的家就在南山陈沟村,在这里生活了一辈子的他应该最能体现“彭阳精神”。

  桃树、李子树、杏树、苹果树,200亩的果园里果树缤纷。绿色的小杏儿一簇簇从树叶中偷偷冒出头,好奇地看着这个世界。地下是一根长长的黑色管子,每棵树坑里湿漉漉的,刚刚喝饱水。“这叫小管出流,每棵树下的管子都有一个小口。需要浇水的时候,一开总开关就可以了。这样有针对性地开口,既节省了劳动力,也节约了用水。”周凤勤向记者介绍。

  杨万珍的家很简陋,几乎没有什么像样的家具,两组沙发也已泛黑。难以想象这是去年收入20万元的果树种植大户住的地方。

  “他的钱大部分都用来修建塘坝了。”看到记者疑惑的目光,杨志让说,“现在他有两个塘坝,都是自己投资修的。”

  杨万珍带着记者来到离他家比较近的一处水坝。他指着山下泛着绿光的水坝说:“这是我去年开始修的,大概30亩左右,成型后会有25米高。”

  “你自己怎么修啊?”

  “一把铁锹,一辆平板车。自己挖土,挖满一车,推走。”

  杨万珍说得很简单。可是,如果亲眼到现场看看,就知道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全靠人工去修建一个塘坝,愚公移山是记者唯一能想到的去形容这项工程的词语。

  “缺水就得想办法。”杨万珍指着屋外靠墙堆放着的啤酒瓶说,“过去,我就是把捡来的啤酒瓶大头打碎,小头朝下插在土里给果树浇水,这样能直达根部,不浪费。现在好了,政府给了新节水灌溉的设施。”

  杨志让带着记者上悦龙山,看山顶沙棘、山桃株间混交,隔坡地苜蓿、柠条,山坡地桃杏缠腰,土石质山区针阔混交的林草配置模式和“88542”隔坡反坡水平沟整地模式。带着记者去红河乡宽坪辣椒新品种引进培育示范园区,带着记者到茹河河南看了保障饮水安全的联户检查井……有太多的新内容、新成果,他想展示给记者看。

  “时间太短,彭阳还有很多很多新变化。”离开彭阳时,杨志让依然充满着遗憾。虽然在这之前,他又带着记者看了两个临时增加的点儿。

  彭阳县里有太多的“杨志让”,他们热爱家乡,建设家乡,希望更多的人了解和知道家乡。这份热爱会让每个来彭阳的人都会觉得,此行不会是最后一次。

  记者手记

  彭阳县一位挂职的副县长笑称,彭阳境内全是人工痕迹,没有纯天然。我知道,这不是嘲讽彭阳人对自然的破坏,而是敬佩彭阳人改天换地,为了生存所付出的艰苦卓绝的努力。在彭阳,没有一个人没扛过锹,没挖过土,没植过树。他们不屈服于自然,不屈服于命运的昂扬斗志,热爱家乡、热爱土地的勤劳智慧,让我这个家乡也在黄土高原的人由衷地尊敬。环境恶劣不是借口,是否有改变现状齐心协力的行动才是出路。

 


  • 上一篇资讯:
  •  
  • 下一篇资讯: 没有了
  • 责任编辑:ahaoxie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您的评论
    姓 名: * Oicq:
    性 别: Msn:
    E-mail: Icq:
    主 页: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内容搜索

    绿色生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