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各地要览 >> 西北 >> 青海 >> 正文

退牧还草:千里草原重现绿色

Eedu.org.cn 作者:何伟    资讯来源:新华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10-28

  新华网西宁10月27日电(记者何伟)33岁的达拉,是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扎陵湖乡一位普通的藏族牧民。5年前,达拉一家与另外150户牧民作为黄河源头地区第一批“生态移民”,自愿离开世世代代放牧为生的大草原,搬迁到100多公里之外的果洛藏族自治州州府玛沁县大武镇,住进了政府投资兴建的新房子。

  “如果我们继续在当地草原放牧,过不了多少年,那里的草场就会变成沙漠,退牧搬迁是我们最好的出路。”达拉说。

  达拉的故乡--青海省玛多县是黄河源头干流流经的第一县,该县境内曾经河流众多,水草丰美,沼泽湿地广布,大小湖泊星罗棋布,数量高达4077个,素有“千湖之县”的美誉。

  但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连续干旱、超载放牧等因素影响,黄河源头地区千里草原沙化、退化,湖泊河流干涸萎缩,4000多个湖泊中有半数以上枯竭。

  为此,一场保卫青藏高原“绿色屏障”的战役悄然打响。2003年,在国家大力资助下,青海省实施退牧还草工程,采取封山育草、禁牧等措施,保护天然草原植被,改善生态环境。2005年,我国政府规划投资75亿元,启动了三江源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这是迄今为止我国最大的生态保护项目。

  青海省三江源办公室专职副主任李晓南说,三江源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共有22个子项目,退牧还草是其中的重点项目之一。根据工程规划,将投入超过31亿元资金,通过围栏、粮食补助等方式,完成退牧还草面积9659万亩。截至目前,这一项目已完成投资9.5亿多元,在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完成退牧还草3900万亩。

  青海省退牧还草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人员容旭翔告诉记者,地处青藏高原腹地的青海省境内拥有天然草场5.47亿亩,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51%,自2003年退牧还草工程实施以来,青海省总计有9660万亩草原成功实现退牧还草,得到休养生息。

  据了解,该工程实施以来,青海省从自身实际出发,积极探索和实践退牧还草新路子,开展了以搬迁禁牧、围栏禁牧、聚居休牧等方式为主的试点。其中,坚持退牧还草与生态移民工程有机结合是主要措施和经验之一。

  李晓南说,为了让青海大草原恢复生气、再现生机,自2003年以来已经有近5万名牧民告别了世代居住的草原,放弃了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搬迁到城镇社区。这是青藏高原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移民搬迁潮。

  “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减人减畜,从根本上减轻草场压力。”容旭翔给记者算了一笔账:退牧还草工程实施后,项目区畜均占有草场面积为48.32亩/羊单位,是工程实施前的2倍多;草地植被覆盖度平均提高了30%-40%,目前达到了90%;草地平均产草量比工程前提高了21.06%,草地退化趋势得到了明显遏制。

  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称多县副县长索河告诉记者,过去,称多县牛羊数量最多时达到80多万头,目前全县牛羊减少了近三分之一,只有30万头了。“牛羊减少了,牧草也长好了,眼下,这里到处呈现一片绿油油的景象。退牧还草工程实施后,生态效益非常显著。”他说。

  6年来,随着退牧还草和三江源生态保护工程的稳步推进,黄河源头地区生态系统初步恢复,被誉为“千湖之县”的青海省玛多县重现昔日湖泊星罗棋布、波光粼粼的千湖美景。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该县境内湖泊数量已经恢复到4000多个。



  • 上一篇资讯:
  •  
  • 下一篇资讯: 没有了
  • 责任编辑:ahaoxie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您的评论
    姓 名: * Oicq:
    性 别: Msn:
    E-mail: Icq:
    主 页: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广告资讯

    绿色生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