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资源生态 >> 能源 >> 正文

王安建:描绘中国"能源战略"的未来图景

Eedu.org.cn 作者:洪蔚 李晓明    资讯来源:科学时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10-27

 

    编者按:

    作为工业文明的后进者,中国的崛起面对的是新老对手的激烈竞争。未来全球经济走势如何,世界能源供需格局如何,人口众多、处于工业化高峰期、经济高速发展的中国究竟需要多少能源?如何走出一条能源低耗、环境友好、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怎样才能在未来世界能源供需结构和格局将发生重大变革的情况下确保能源安全?在纷繁的头绪中,王安建等学者上下求索,从人类工业化历程中探知和揭示了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费的六大基本规律,在科学预测未来中国及世界能源需求和供应趋势、客观评估全球能源格局发展形势的基础上提出,通过积极节能降耗,中国将可能用发达国家一半的人均能源消费量完成工业化过程,中国新型工业化的能源消费之路有望对人类文明作出新的贡献。

    正处于工业化中期的中国,经济发展进入高速增长期,2020年基本实现工业化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近在眼前,但能源的束缚日益凸显。在关乎发展命脉的能源问题上,当前的中国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迫切需要一个清晰、有力的能源战略规划。

    一个最基本的命题摆在了国人面前,实现工业化,中国对能源需求的底线是多少?如何在当前新一轮低碳经济角逐中占据主动?回答这些问题,人类工业化以来的能源消费规律、国内外能源供需结构和格局的发展趋势不可不察。

    从求解经济社会发展中资源瓶颈的基本问题出发,中国地质科学院全球矿产资源战略研究中心王安建等学者潜心研究,继2002年出版颇具影响力的《矿产资源与国家经济发展》之后,最近又形成了《能源与国家经济发展》的研究报告,并及时出版发行。

    这项全球能源战略研究的最新成果扎实、厚重。报告从能源、人口、经济、社会和环境多要素、综合分析入手,通过对英、法、美、日以及中国等8个典型国家100多年来经济社会发展与能源消费相关关系的研究,揭示了其中的若干重要规律,分析了人类社会工业化进程中能源供需的历史,预测2030年全球及典型国家能源需求的趋势,系统解读了全球能源效率、市场格局演化及碳排放趋势等若干能源经济问题,展望了2030年全球能源供需的格局。

    日前,记者采访了中国地质科学院全球矿产资源战略研究中心主任王安建教授,他为本报读者详尽解读了这项战略研究的思路与重要结论。

    解读历史:

    能源消费演绎“进化论”

    站在今天回望为西方国家奠定物质辉煌基础的工业化历程,能源的巨量、快速消耗令人咋舌。

    有关数据显示,在过去的100年间,以不足世界人口15%的发达国家工业化为主导,全球GDP增长了18倍,与此同时,能源消费增长了14倍,人类所创造的财富和所消费的能源远远超过了以往历史时期的总和,而且其中80%是在近50年内发生的。

    站在历史的高度,王安建这样概括:工业化的本质是人类将自然资源转化成社会财富,大量耗费自然资源,快速发展经济,大幅度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过程。

    工业化的接力棒正从少数先期工业化国家开始传到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手中。在构想未来的世界图景中,全球人口的持续膨胀和发展中国家超过50亿人口前赴后继进入工业化过程已经是不容回避的重要因素。

    先期工业化国家、新兴工业化国家能源需求依然旺盛,以中国、印度为代表的新型工业化国家能源消费持续增长,这种波次递进式的增长,导致全球能源供应紧张的矛盾从未像今天这样尖锐。

    为了更系统、科学地解读能源与资源的瓶颈,王安建团队将研究的时间尺度上溯至1850年,同时把全球200多个国家的资料和数据纳入视野,通过系统分析发达国家所经历的工业化进程,以尽可能地正确找到中国能源应该走的道路和可能遇到的问题。

    “我们的思路是这样的,把能源、人口、经济、社会、环境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在更宽广的视野里研究能源问题,同时融合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思维和方法,把定性和定量有机地相结合,进而发现了人类工业文明进程中的若干重要能源消费规律。”王安建说。

    用一条完美的“S”形曲线就能刻画出工业化历程与其赖以实现的能源消费之间的关系。在大样本数据基础上提炼出的人均能源消费与人均GDP之间的“S”形规律,简洁而有力。

    王安建解读说,不论各国国情如何,在人均能源消费与人均GDP的关系上表现基本一致,在农业社会,人均能源消费处于较低水平,进入工业化阶段,快速增长并达到高峰值,步入后工业化阶段,则趋于不再增长或缓慢下降趋势。这个全周期的增长模式构成了一个“S”形的曲线。

    对于那些率先实现工业化的发达国家来说,它们已经处于“S”形上部的平缓阶段,人均能源消费“零增长”时代已经到来。目前中国正处于“S”形曲线的中段部分,随着人均GDP的增长,人均能源消费呈现线性持续上升。

    “需要强调的是,这种线性增长关系表明,在部门能源消费和经济增长方式没有发生重大变革之前,任何国家的工业化过程,能源消费都很难超越这一规则。”王安建表示。

    人均能源消费还呈现出递进波次性规律。据统计,2007年世界人均能源消费1.88吨油当量,发达国家人均5.6吨油当量,发展中国家人均仅为1.2吨油当量。其中美国人均能源消费则高达8.4吨油当量,而中国、巴西、印度人均能源消费则分别为1.4吨、1.2吨和522千克油当量,各国人均能源消费极不平衡。

    而这种不平衡性,与不同国家或集团的经济发展水平、所处发展阶段和能源消费理念的不同密切相关。

    报告的统计数据显示,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均能源消费量呈递进式上升,由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所处经济发展阶段不同,其能源消费增长的起点、增长速率和峰值到来的时间各异,从而构成能源消费增长的波次性特征。

    英、美等先期工业化国家处于能源增长第一波次,日本等新兴快速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处于第二波次,中国等新型工业化国家将形成第三波次。

    “对这种波次性规律的探讨表明,中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能源需求快速增长是非常正常的现象,因为随着经济的发展,不同国家能源消费的增长或下降有其必然性。”王安建指出。

    能源消费强度呈倒“U”形规律是王安建团队收获的另一个发现。在工业化初期,能源消费强度呈缓慢上升趋势,进入工业化中期,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升级,生产效率的不断提高,能源消费强度越过顶点后呈下降趋势,形成倒“U”形轨迹。

    “倒‘U’形规律,说明能源消耗强度在一定阶段会出现拐点,这种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反映了产业结构升级和科技进步的巨大动力。”王安建说。

    能源弹性系数(能源消费增速与GDP增速之比)演变规律:工业化过程能源消费增速高于GDP增速。在不同发展阶段,能源弹性系数呈阶段性变化:前工业化过程,能源弹性系数一般小与0.5;工业化过程,分为缓慢工业化和快速工业化过程两种情况:前者的能源弹性系数介于0.8~1.0之间,后者的能源弹性系数介于1~1.2之间;在后工业化阶段,能源弹性系数一般不超过0.6。

    研究者进而从国民经济的内部观察得出,部门终端能源消费呈现出“S”形和倒“U”形规律,这揭示了经济发展全过程中不同产业的发展序次以及能源消费序列的演变。同时发现随着经济不断发展,能源消费与城市化率、基础设施完备程度以及社会财富积累水平具有密切关系。

    通过揭示工业化的历史进程中其他国家的能源消费规律,王安建团队力图回答中国未来能源重点消费领域的变化和转移,以及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趋势。

[1] [2] 下一页



  • 上一篇资讯:
  •  
  • 下一篇资讯: 没有了
  • 责任编辑:ahaoxie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您的评论
    姓 名: * Oicq:
    性 别: Msn:
    E-mail: Icq:
    主 页: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广告资讯

    绿色生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