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各地要览 >> 西北 >> 陕西 >> 正文

陕西省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成效凸显

Eedu.org.cn 作者:佚名    资讯来源:陕西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10-21

  记者从10月16日在米脂县召开的“全省国家水保重点建设工程现场会”上获悉:我省通过“八大片无定河流域综合治理”、渭河流域等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对1300多条小流域展开了综合治理,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28万平方公里,其中2003年以来建设淤地坝6000多座,总投资达到45.5亿元,这些“民心工程”、“德政项目”,取得了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在国家水保重点工程建设中,我省把水土流失治理与改变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相结合;把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保护相结合;把综合治理与群众脱贫致富和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坚持以小流域为单元,统一规划,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在全省77个国家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实施的县区,出现了几个方面的可喜变化:

    一是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提高,生态环境得到改善。项目实施以来,1300多条小流域的治理程度达到70%以上,年均减少泥沙1.33亿吨,小流域减沙率达40%以上,治理区的林草植被覆盖率提高了24%。

    二是改变了水土流失区的生产、生活条件,为农民群众脱贫致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至2009年底,治理区累计建设基本农田408万亩,建设小型水利水保工程4.38万处,种植经果林210万亩,农民人均收入增加300元左右,培育了一批具有地域特色的主导产业。

    三是总结出比较科学合理的综合治理技术路线和项目实施方法。经过积极探索和大胆实践,形成了以小流域为单元,山水田林路统一规划,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农业技术措施优化配置,沟坡兼治,上下游并举的小流域综合治理技术路线;确立了改善生态,服务民生,防治灾害,保证安全的工程建设指导思想;坚持因地制宜、因害设防,治理与开发相结合,人工治理与自然恢复相结合的工程建设原则;逐步建立了政府组织,部门推动,社会参与和资金捆绑,项目联动的水土保持工程建设机制。大力弘扬领导抓点、技术承包,三苦精神等水土保持行业精神。

    四是形成了一大批典型示范工程,提高了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的影响力。横山、米脂县的坝系建设、榆阳区的峁沟、绥德县的龙湾、子洲县的佛殿堂、镇巴县的渔渡坝、略阳县的金家河、宁强县的大安沟等一大批各具特色的小流域和示范工程,成为国家重点工程建设的窗口和我省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亮点,有50条小流域被水利部、财政部联合命名为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小流域。

    五是依靠科技进步和机制创新,提高水土保持工程建设水平。项目区大力推广小流域综合治理和坝系建设技术;在坡耕地改造中大力推广机修、石坎、预制件筑坎等技术;在水土保持林草措施中,示范推广“50万亩沙棘人工营造技术”、“10万亩银杏丰产示范园建设”等技术;深入开展水源区水土保持生态补偿、陕南地区坡面径流利用技术等研究;在工程建设方法上从最初的“四统一两集中”,“推磨转圈,轮流会战”,到实行工程化管理,推行招投标制、工程建设监理制;在项目区开展项目动态和效益监测和分析等,极大地提升了项目建设水平,增强了项目建设活力。



  • 上一篇资讯:
  •  
  • 下一篇资讯: 没有了
  • 责任编辑:ahaoxie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您的评论
    姓 名: * Oicq:
    性 别: Msn:
    E-mail: Icq:
    主 页: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内容搜索

    绿色生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