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水灌溉为陕西农业生产“滴”出新天
——节水灌溉将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陕西省水利厅农水处副调研员赵军校说,长期以来,陕西一直把大型灌区的节水改造和大型泵站的建设作为农业生产的关键环节,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水作为战略资源重要作用的凸显,组织推广农业灌溉节水技术,将是未来农业发展的主要方向。“大中型灌区以渠道衬砌防渗为主,中小型水库灌区以渠道防渗和暗管输水为主,井灌区以暗管输水和喷灌、微灌为主,并在设施农业(大棚)中推广微喷、渗灌、滴灌或小管出流的节水灌溉新格局将是未来节水农业发展的主要方面”
赵军校说,目前在陕西已发展的节水灌溉面积中,渠道衬砌和暗管输水比重较大,占总节水灌溉面积的82%。喷、微灌等高效节水技术措施因建设投资大、运行费用高、管理难度大等因素,推广速度慢,发展面积小。特别是对田间工程,重视程度不够,投资较少,渠系水利用率仍然较低,没有达到节水技术标准。“目前,陕西全省还有633.1万亩面积需要进行节水改造,已发展的1319.9万亩节水灌溉面积中,大部分采用砼衬砌和低压防渗管道出水口加塑料软管(俗称“小白龙”)二级防渗,技术含量低,节水效果差,是适应当前经济发展水平的过渡性节水措施,从长远看,还要向喷灌、滴灌等高效技术方向发展。”
陕西省水利厅机电排灌站主任王永儒说,喷灌、滴灌、渗灌等高效节水工程,一次性投入较大。“从打机井,配套管道、电源等设施,再到发展喷灌、滴灌,亩均需投入2000多元,主要靠农民自筹解决。农民经济收入偏低,自主发展节水灌溉的能力有限,建设资金短缺是制约陕西节水灌溉发展的主要因素。目前,陕西节水灌溉面积仅为有效面积的67%,建设任务仍十分艰巨。”
此外,陕西绝大部分灌区收入主要依靠水费,在固定的价格条件下,水费的收入取决于供水量的多少。灌区为了维持简单的再生产,不得不考虑自身利益,鼓励用水户多用水,用水越多,收入越多。“农民采用节水措施后,节约的水大多数情况下不能为供水单位带来补偿利益,灌溉供水单位没有节水的积极性。此外,陕西大量技术人员在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乡镇配备的技术人员极为有限,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推广人员的专业素质普遍不高,对农民应用和维护节水灌溉系统,缺乏及时、有效的技术服务,加之当前对发展节水灌溉尚无相应的扶持激励政策,也制约了节水技术的大面积推广。这些,都是未来需要加强的方面。”(记者刘彤 付瑞霞 毛海峰)

责任编辑:ahaoxie
![]() |
您的评论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绿色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