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各地要览 >> 西南 >> 重庆 >> 正文

从“棕色经济”到绿色经济“重庆模式”见成效

Eedu.org.cn 作者:佚名    资讯来源:中国环境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9-26

  对发展我国绿色经济的政策建议
  阅读提示

  ■进一步提高对绿色经济的认识,构建绿色经济产业体系
  ■加快绿色科技创新,将绿色经济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中
  ■制定完善的环境法规和政策,加强环境管理的能力建设

  重庆绿色转型的案例在全国具有很强的代表性,从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和教训可供其他地区借鉴。


  一是进一步提高对绿色经济的认识。发展绿色经济,首先需要不断提高政府、企业和公众对绿色经济的理解和认识,其中提高各级决策者的绿色经济意识尤为重要。在当前体制框架下,要从中央层次改革政绩考核体系,改变以经济总量和速度指标为中心的考核方法,从对GDP的简单考核转变为对促进经济增长、保护生态环境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绿色就业等综合指标的考核,促进地方和各部门朝着有利于发展绿色经济的方向制定政策和行动计划。


  二是构建绿色经济产业体系。绿色经济是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并重的经济模式,因此绿色经济产业是发展绿色经济的核心。它既包括传统产业的绿色化,又包括发展、培育新兴环保产业和绿色产业。从门类上看,绿色经济产业涵盖了从传统工业、信息技术到农业、服务业等诸多产业。一个适宜地方自然条件与经济发展阶段的绿色经济产业体系是地方发展绿色经济的支撑,也是绿色经济效益大小的最直观体现。


  三是加快绿色科技创新。发展绿色经济,绿色技术是支撑。许多发达国家都利用这次全球经济秩序调整的机遇,大力发展包括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在内的绿色技术,意图引领新一轮的技术和产业革命,从而确保国家技术竞争力处于全球的领先地位、世界经济分工和全球产品链的高端。我国应当对绿色科技创新与研发应用给予必要的资金和政策扶持,加强绿色科技研发应用试点示范,进一步加快环境友好型技术包括传统产业的改造技术、新兴产业技术以及环保产业技术的产业化进程,为发展绿色经济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


  四是将绿色经济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中。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制定及执行中,要融入绿色经济的理念、措施和行动,真正体现科学发展观和建设“两型”社会的要求。要利用我国正在制定“十二五”规划的有利时机,加快制订绿色经济发展规划,将绿色经济理念融入各部门、各领域的发展规划,从而推动国民经济各行业的全面“绿色化”。


  五是制定完善的环境法规和政策,严格执法。建立完善并具有可操作性的环境法律体系及有效的环境监督执法体系,通过严格有效执法,提高违法成本,降低守法成本,促使环境行为主体自觉遵守环境法规与标准。从生产、消费、投资、贸易等经济各环节制定环境经济政策,推动资源性产品的价格改革,促进环境污染外部成本内部化。制定有利于环境保护的财政政策和税收政策,如环境税、绿色信贷和保险、生态补偿制度等,通过市场与价格引导企业和消费者的环境友好行为。


  六是加强环境管理的能力建设。一是加强监测体系和技术能力建设,为中央和地方环境管理和决策提供基础性支持;二是加强环境执法体系和技术能力建设,促进各项环境法规和标准的实施和执行;三是加强环境科学基础研究能力,重点攻克当前及未来中国环境保护面临的重大基础性环境问题和难题;四是加强战略和政策研究能力,为准确定位当前及未来中国环境保护的战略方向和政策制定提供智力支持;五是加强环境管理人员能力建设,通过再学习和再培训,提高环境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管理水平,最终把环境保护作为推动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绿色转型的重要推手。

上一页  [1] [2] [3] 



  • 上一篇资讯:
  •  
  • 下一篇资讯: 没有了
  • 责任编辑:ahaoxie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您的评论
    姓 名: * Oicq:
    性 别: Msn:
    E-mail: Icq:
    主 页: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内容搜索

    绿色生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