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要有“含绿量” 产业才有“含金量”

游客在巫峡欣赏红叶 资料图片
商报记者 王尊 刘晓娜 实习生 黄玉熹
市委四届三次全会上明确提出,渝东北将作为生态涵养区开发,渝东南作为生态保护区培育。二者相同的使命是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生态产业,发展生态经济,实现“面上保护,点上开发”。
“两翼”片区现在的发展现状如何?如何在保护中开发,在发展中保护?未来将会是啥样?
现状
打好生态牌 “两翼”生态游展翅
渝东南、渝东北如同重庆的两只“翅膀”,“翅”上有绚丽的巫山红叶、壮丽的长江三峡、壮美的世界自然遗产武隆、神秘的酉阳桃花源、秀美的“诗城”奉节、四季多彩的石柱……它们是“重庆,非去不可”的重要组成部分。
“生态是武隆旅游的命根子,生态遭到破坏,武隆旅游将失去灵魂。”武隆县县委书记刘新宇表示,武隆现阶段搞工业,主要是积累财力以推动旅游发展、生态保护。等第三产业发展到更高层次,能支撑起区域经济发展时,工业要逐步退出。
“所以说,武隆只用0.4%的土地发展工业。”武隆县县长贾建国说,绝不以牺牲生态来发展工业,关键方式首先是规划。武隆所有景区都集中在东部,工业则安排在西部。其次是门槛。环保优先,污染免谈。
受益于此,早在两年前,武隆仙女山景区年游客接待量就已突破千万人次大关。武隆县副县长陈平则表示,环境好了迎来更多机遇。最初武隆建工业园区,担心没有企业进入。如今,在全县坚持生态保护的推动下,愿意到武隆发展的企业络绎不绝。“之前是企业选我们,现在变成我们选企业了。”
在巫山,前些年境内的长江和小三峡岸边,遍布着20多座搞煤炭运营的码头,无证作业,煤炭转运对环境的污染很大,严重影响景区生态环境。2010年开始,巫山开始清理景区的煤运码头,一年时间,该县22座非法煤运码头全部迁出红叶观赏景区。“经济要发展,首先就要保护生态环境。”巫山旅游局副局长覃麟说。
据统计,去年全年,长江三峡乘船游的人数达到90万人;今年1~8月,该数据同比增长20%左右。
目标
立足生态 利用环境发展产业
“生态经济涵养区也有重点发展区域和重点发展产业,不是说生态涵养就不发展了。”云阳县县长覃昌德说,科学地利用生态环境资源来发展生态产业,通过发展生态产业改善生态环境,积累生态“资本”。
“作为生态涵养发展区,环境和文化将是巫山未来旅游发展的重点。”巫山县委书记何平说,今年,巫山将继续推进山水港湾旅游新城建设,开展国家园林城市创建,形成文化雕塑一条街环线。同时,围绕“特色旅游经济带”建设,促进小三峡·小小三峡核心景区提档升级,高水平打造国际一流的神女景区、九龙谷景区,力争3~5年时间内形成2个5A和7个4A景区基本构架。
“我觉得"生态保护发展区"首先最直观的含义就是生态环境。”黔江区区长吴忠说,其次是要建设一个较为发达的城市,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所以,“生态保护发展区”包含着经济发达、人民生活富足的含义。
吴忠说,生态是黔江立区之本。这一点,去年黔江获得联合国环境规划基金会“杰出绿色生态城市”大奖就可以证明,而黔江也将努力发展建设新型城市。
路径
走特色发展和绿色发展道路
开县县委书记李应兰认为,对渝东北提出“生态涵养发展区”的概念,非常符合实际。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如何来发展?李应兰说,开县今后的发展要从“特色发展”和“绿色发展”出发。“特色发展”就是要发展效益农业,建立杜绝污染的特色工业,包括特色资源加工、农产品加工以及劳动密集型产业。“绿色发展”就是要在发展的同时作好规划,做好治理垃圾等环境管理工作,并且对库岸、河岸进行生态修复。
另外,作为“万开云”经济板块的一部分,李应兰认为,万州开县云阳3个区县应该实现基础设施同城化布局,发挥集合优势,实现特色产业集群发展。
武隆县副县长陈平表示,武隆作为渝东南特困地区,只有因地制宜,差异化发展,才能形成自身特色。
“什么是武隆的名片?有人说是旅游,我认为是生态环境。”陈平说,环境不好,就谈不上旅游。近年来,武隆提出的“绿色崛起”,就是把生态环境放在首位。无论是旅游开发,还是工业强县,都围绕生态做文章。
专家建言
产业承接 硬件升级应提速
未来“两翼”地区的定位无疑将为地区产业转型带来活力。同时,产业资本的积聚与承接,势必将加大对硬件升级的依赖。
如果进展顺利,由武隆、丰都和涪陵三个区县酝酿打造的“大仙女山景区”将在现有基础上衍生出一批精品旅游线路,与张家界等国内知名景区形成对接,进而盘活渝东南沿线旅游市场。“但交通等硬件的提升目前仍是问题。”熟知该项目的武隆喀斯特公司副总裁黄道生坦言,“两翼”地区生态资源丰富,为发展生态观光农业、民俗生态游等产品业态奠定了基础,及早解决产业承接所需的硬件升级等问题,无疑将加速“两翼”生态功能区建设的脚步。
在地方政府和景区的计划中,下一步,渝东南沿线旅游还将打通与长江三峡黄金旅游线之间的“屏障”,拓开更大的客源市场。黄道生称,“丰都-武隆”的高速公路将是洞开这两大客源市场的点金石。
长江三峡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贞勇昨日接受采访时也谈到,资源的保护和品牌的拓展是长江三峡游未来发展路上的重要支撑。长江三峡应发展自然生态型的风景区,要在保护中进行合理开发。
此外,在资源相似度较高的“两翼”地区,要发展首先要有一个避免同质化竞争的合理规划。黄道生表示,“两翼”地区不乏旅游文化元素,对加快功能区建设来说是先天优势,但若缺乏一个规划的引导,市场很容易分散,甚至引入恶性竞争。而统筹规划将有助于缓解部分生态旅游区的市场竞争。
企业声音
重庆嘉源矿业董事长吴和财:保护生态 企业有商机
在秀山关闭的锰矿企业中,重庆嘉源矿业之前被停产,但董事长吴和财顶住压力坚持了下来,并贷款3.53亿元扩建了年产4万吨的新工艺生产线。“企业不提档升级,肯定会被淘汰。”吴和财说,在这之前,企业年产量只有一万吨,整改至今年产量达到4万吨。“产量提升之高,是我从没想过的。”
将秀山定位于生态保护发展区,对企业来讲是危机也是商机。
吴和财说,前些年,企业以牺牲环境来换取利益,企业将面临危机。如果在保护生态,从自身做起节能减排,企业商机无限。保护生态环境下办企业,才是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吴和财说,如今企业增添了新设备,对污水、粉尘、防漏液都进行严格处理,目前10项专利技术已得到国家授权。
产业发展
立足资源优势 “万开云”实现集群发展
商报记者 王尊 刘晓娜 实习生 黄玉熹
处在库区中心地带,对于万州、开县、云阳三个区县来说,保护好一库清水自然是第一重任。
在保护好库区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万开云”如何谋取自身发展,并带动这一区域甚至周边更大区域的发展?念好“生态经”的同时,立足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形成特色产业集群协同发展,已经成为这三个区县的思路。
淘汰落后产能
生产方式向环保靠拢
“保护好库区的生态环境,是我们对全国该尽的责任。”万州区经委副主任汪海云告诉记者,淘汰落后产能的工作已经做了很多年。先后关闭了一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生产玻璃、蓄电池、化工产品的小企业,对一些大企业的落后产能也予以淘汰。在万州,淘汰落后产能的同时,也实施了一大批节能改造项目,如重庆宜化联碱系统综合节能改造项目、太白酒业污水处理等,进一步提升了资源综合利用率,保护了生态环境。
在相邻近20分钟车程的开县,淘汰落后产能同样也是经济工作的重点。“原来开县的水泥厂有9家,现在关闭得只剩1家了。”开县经信委经济运行科科长颜林告诉记者。唯一保留下来的这家水泥厂是新型干法水泥厂,与传统立窑水泥厂相比,新型先进生产线具有环保、节能、生产效率高、生产成本低等优势。
立足资源优势
发展特色产业集群
告别了原有的生产方式,“万开云”今后的产业该如何走?目前,在万州,按照新型工业化要求布局能源建材、特色化工、机械电子、纺织服装、食品药品五大特色产业集群。开县目前明确的五大支柱产业也是能源、建材、食品、轻纺机械、化工。在云阳正在实施的“满园工程”和“产业升级工程”中,也提出重点培育优势资源加工(硅、盐、中药材)、新材料和轻工、机械电子和新能源3个百亿产业集群。

责任编辑:ahaoxie
>> 相关资讯:重点大力推进生态产业发展 黄山加快林业生态产业体系建设 新疆兵团沙漠前沿植绿防风沙 生态经济圈效益凸显 海口上半年林业总产值24亿 生态经济效益共赢 固始生态经济为百姓谋福祉 福建:生态经济向绿色要效益 南昌打造青山湖西岸 将建成生态产业经济示范区 云南如何做大绿色蛋糕 生态经济:生态城市建设仍“在路上” 聚焦生态经济实现绿色崛起 森林创建新内涵 生态产业新发展 三张“生态牌” 绿色发展路 ![]() |
![]() |
您的评论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绿色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