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各地要览 >> 西南 >> 贵州 >> 正文

5种农业生态模式助推桐梓农业步入可持续发展道路

Eedu.org.cn 作者:尤晓婵    资讯来源:贵州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6-27

    中广网贵州6月27日消息 在发展现代农业生产进程中,桐梓县立足山区立体农业实际,全力推行5种农业生态模式,使农业内部产业结构日趋合理,在退耕还林减少9万亩耕地的情况下,反而增粮5%、增收10%,全县个农业走上可持续良性循环的发展道路。

  5种农业生态模式,其一是“围山转”梯层型的生态农业发展模式。本着“山山有竹、岭岭有树”的发展原则,在全县荒山荒坡实施规模化、多层次地造林:山上栽松、杉、竹,山腰植桐、漆、桑,山下种茶、果、蔬,实行优势互补,多层面、多梯次开发。目前,全县造松杉40万亩、方竹20万亩,产值5000多万元;造经济林果园6万亩,产量2万余吨,产值1.5亿元。

  二是“围地转”复合型种植的生态农业发展模式。本着“一地多种、一种多季”的原则,充分发挥粮、油、烟、蔬等作物优势,普遍实行套种、间种、复种。诸如“稻—油—芋”、“两芋一稻”、“麦—包—苕”、“烟—包—芋”等种植模式,全县套种面积扩大到30万亩,每亩纯收入近3000元,尤以粮果间套效益最高,粮果双丰,效益倍增亩产收入最高可达万元。

  三是“围水转”多品型水产品养殖生态模式。本着“一水多养、一塘多品”的原则,充分利用河道、山塘、水库、滩涂、稻田等,大力发展养鱼、养蛙、养鳝和水塘种植。诸如小水乡月亮河的大型梯级鲈鱼养殖场,娄山关镇的阳村沟500亩莲塘养鱼场,燎原镇的深塘“埃及塘虱”养鱼场,新站镇的甲鱼,官仓镇的牛蛙等,实现了年产2000多吨产值2000多万元。

  四是“围棚转”科技开发型的生态农业发展模式。本着“高效节能、创新发展”的原则,充分运用农业科技在时间、空间上做文章,采取秋延迟、春提早等育苗移栽措施,实行多季、多茬、多品和错季、错位种植。根据立体山区不同的气候大力发展反季节无公害蔬菜。目前,全县大棚种植发展到4万亩,产值达1.5亿元。楚米、娄山关、九坝等乡镇的大棚种植效益尤为突出,亩产最高可达10000元以上。

  五是“围院转”链条型循环种养殖生态农业发展模式。本着“因地制宜、清洁环保”的原则,全县24个乡镇200多个村8万户农户,都不同程度、不同规模地发展起庭院经济。以沼气为纽带,以猪(牛羊)果蔬为主,把种养两业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猪(牛羊)—沼—果—蔬(药)等链条式循环生产。如娄山关镇小坝村、新站镇农里村、茅石乡龙会村,户均庭院种养殖面积在1亩以上,收入在2000元左右。“围院转”的发展模式充满生机活力,不仅极大地改善了农居自然环境,还给广大农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尤晓婵)



  • 上一篇资讯:
  •  
  • 下一篇资讯: 没有了
  • 责任编辑:ahaoxie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您的评论
    姓 名: * Oicq:
    性 别: Msn:
    E-mail: Icq:
    主 页: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内容搜索

    绿色生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