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 贵州先行
产业升级,贵在调整结构,以生态文明理念倒逼经济发展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长期以来依赖“木头财政”,目前正在全力打造林木经济升级版。“我们现在很少砍树了,全球配置资源,技术和原材料主要靠进口。”州长廖飞最近对苗侗传统民居工厂化建造信心十足,新的改造规避了传统民居的防火性差、隔音性差、节能性差、采光性差的弊端。
打造产业升级版,贵州着力锤炼“让多彩贵州走向世界的奇兵”——旅游业。
有人戏言,以前到雷山县西江苗寨最多的是两类人:消防人员和扶贫开发人员——这儿的木房子多容易着火、生活困难需要扶贫。2008年进行旅游开发后,西江人才感到“只缘身在此寨中”:千户苗寨,依山而建,吊脚勾连,错落有致,活脱脱一处苗族文化“活化石”。2012年的游客达120万人次,购票收入4700万元。苗家人吃上了旅游饭,景区从购票收入中拿出18%发给西江村村民,户均分红1.4万元。
越来越多的苗家子弟返乡创业。侯艳江17岁离开家乡,在东莞、珠海、昆明等地辗转打工10年,干过建筑小工、业务员、服务员,回乡开了一家酸汤鱼庄,8名服务员还忙不过来,“美丽的西江是绣出来的,我的鱼庄酸汤是自己亲手酿出来的。”
26岁的李林书高中毕业后到深圳、广州打过一年工,被做银饰的父亲召回来子承父业,已在西江苗寨开了10家店,去年销售额达320万元。
2012年,贵州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12.5∶41∶46.5。以旅游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3164亿元,年均增长13.9%。
打造产业升级版,贵州以产业生态化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以生态文明理念“倒逼”产业结构调整,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实现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在娄山关经济开发区,一片工业“梯田”蔚然壮观。正在试生产的金赤煤化工公司,原料是当地生产的高硫煤,主打产品是尿素和甲醇,厂区却干干净净,只有些微化工气味。
公司总经理万国君说,企业采用世界先进的美国GE公司水煤浆气化技术、瑞士卡萨利氨合成工艺技术、丹麦托普索甲醇合成技术,将各个环节产生的废水、废气“吃干榨尽”。“排出的灰渣用来制砖,余热发电满足公司用电量的80%,最大限度地实现了资源循环利用。”
为加快水能、煤炭、铝土矿、磷矿等优势资源开发,贵州着力发展上下游深度融合、以经济利益为纽带、跨产业协同的煤电磷、煤电铝、煤电钢、煤电化一体化产业,走精细化、集约化发展之路。
打造产业升级版,贵州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做加法。
通过引进吸收国外先进技术,贵州皓天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突破原材料技术难题,成功地利用贵州丰富的铝土资源,发展LED蓝宝石衬底材料,生产出了亚洲最大的蓝宝石晶体,占据了产业链最上游,其产品性能指标居国际先进水平。贵州将重点培育新材料、新能源和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军民融合产业加快发展,建设现代信息产业体系。
打造产业升级版,贵州对落后产能做减法。
针对铁合金企业规模小、布局分散、设备和工艺水平低、落后产能比例大等问题,贵州重点对在路边、城边、村边、景边、水边进行生产的“两高一小”企业,采取有力措施实施关停和淘汰。
2010年至2012年,国家下达贵州淘汰落后产能目标任务1686.6万吨,实际淘汰落后产能1982万吨。2013年,国家下达贵州淘汰落后产能目标任务844.9万吨,贵州计划淘汰落后产能956.41万吨。

责任编辑:ahaoxie
![]() |
您的评论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绿色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