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沙困扰美丽的川西北
◎夏天的时候还牧草青青,一个冬天过后草场就变成光秃秃的沙地了
◎按现有的沙化速度,未来10年川西北沙化地规模将达95.38万公顷
□本报记者 刘云云
蓝天、白云、雪山、草地,美丽的川西北引人入胜。然而,作为长江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和连接大西北与大西南的关键走廊,川西北近年来却越来越受到沙化的困扰。
10月底,继2007年的科考后,省林业厅再次组织有关方面专家深入若尔盖、红原、石渠实地考察、“把脉问诊”。11月11日,一份《四川省川西北地区沙化科学考察报告》在成都通过专家评审。
沙化面积扩大
夏天还在放牧,冬天就变成沙地了
省草原科学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刘刚常年在若尔盖、红原等地从事草原生态保护研究,去年他在若尔盖的麦溪乡亲眼见证了一个牧场的消失,“夏天的时候牧草青青,牧民还在此放牧,一个冬天过后,草场就变成了光秃秃的沙地。”
根据省沙化荒漠化监测中心提供的数据显示,近10年来,石渠的沙化土地从1999年的297389.5公顷增加到2009年的371469.4公顷,其中露沙地占到98.33%。
《报告》指出,截至2009年,川西北地区的沙化土地总面积为82.19万公顷,占地区幅员的3.56%。“这次科考和上次相比,虽没有发现明显的变动,但总体上沙化面积处在上升趋势。”科考队队长、省林科院研究员王金锡说。
如果按现有的沙化速度推断,未来10年川西北沙化地规模将达到95.38万公顷,相当于损失我省内地两个中等规模县的土地资源。
沙化带来的不仅是草地的退化。据《四川省水资源公报》(1997―2009年)所说,前6年川西地区地下水资源量年平均为283.52亿立方米,而后6年则降为258.25亿立方米,12年间呈总体减少的趋势。
湿地和湖泊也面临萎缩。通过卫星图像及地形图资料结合实地调查表明,1985年若尔盖县牧区有17个湖泊,总面积为2165公顷,而15年后已经有6个湖干涸了,总面积只剩下1323公顷。
沙化成因循迹
首数自然因素,干旱是“罪魁祸首”之一
川西北地区草地沙化到底是什么原因?
“长期以来,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由于人口增长、过度放牧等原因,近年来川西北沙化规模急剧扩大,局部治理未能有效遏制。”评审会上,省内有关方面的专家作出了鉴定意见。
首先当数自然因素。“夏天不热、冬天不冷”,王金锡分析认为,与北方相比,川西北地区平均温度不高,以至于植物生长的有效积温不够,“川西北的草长得再高也就是一二十厘米,很容易受外在因素的影响而退化。”
干旱也是“罪魁祸首”之一。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川西北地区近年来平均气温呈明显升高的趋势。据若尔盖县气象局的记录,进入上世纪90年代以来,若尔盖地区气温倾向率平均每10年增加约0.23℃,“在降水量略有减少的情况下,冬春气温的升高和多风的气候使得地表蒸发力加强,水分严重散失,迫使牧草返青期推迟。”王金锡介绍,“秋季降水量减少又导致牧草过早停止生长,牧草长势不良,从而出现大面积的露沙地。”
鼠害、兔害等生物因素也对沙化的扩大负有“责任”。科考队在石渠发现,那里15%的草场被鼠和兔连片打洞,最多每公顷可达4000个鼠兔洞。
此外,人口增长、过度放牧、挖渠排水以及不合理的开采,也是造成川西北沙化加剧不可忽视的原因。
防沙治沙可行
高山柳沙障+混播牧草种的流动沙地治理模式效果明显
现在是防沙治沙最关键的时期。
“从总体情况来看,川西北沙区主要是露沙地,沙化土地以轻度和中度为主。”《报告》的结论给人以希望。“不同于北方的沙化,这一地区的沙化土壤具有一定水分,有利于灌木草本存活及植被的恢复。”省林业调查规划院副总工蔡凡隆说。
而我省也在2007年启动了川西北防沙治沙的试点工程,摸索出了一些成效显著的方法。如高山柳沙障+混播牧草种的流动沙地治理模式,目前在若尔盖、红原等地多采用这种模式来固沙。“外围种植高山柳,而在沙障以内播撒披碱草、老芒麦等草种,让沙地慢慢恢复为草地,3年之内可以取得比较明显的效果。”蔡凡隆说。
牧民的积极性也被调动起来。刘刚和他的同事们正在若尔盖麦溪乡推广沙化治理与社区管理的项目,他们提供围栏、树苗、草种等材料,给当地牧民提供技术培训,“牧民们积极性很高,目前已经治理了800亩沙化土地。”
评审会上,不少专家也提出建议。省水土保持局副局长、水土保持监测站主任胡恒建议,解决牧区的燃料问题可以考虑用小水电来替代;省民族研究所副所长李锦建议把部分牧民从畜牧业中转移出来,成为防沙治沙的管护人和责任人。
下一步川西北地区沙化治理还将重点实施草原沙化治理工程、科技燎原工程等“四大工程”,以及沙化优良草种繁育体系和草原沙化退化监测预警体系“两大体系”的建设。省林业厅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省级试点工程的范围扩大到了8个县,预计年末可完成13.5万亩的防沙治沙任务。
责任编辑:ahaoxie
>> 相关资讯:沙漠种庄稼 科学家借助谷歌地球发现埃及沙漠近45米宽陨坑 中国巨资构筑人工阻沙屏障 障遏制两大沙漠"握手" 来自沙漠的能源奇迹 四川采取最有力手段促减排 沙漠大棚里种出“摇钱树” 让群众在绿水青山中追求并享有幸福 四川黑竹沟农户野保协会成立 四川探索多种农村生态环保模式 四川增设环境质量监测点位 我国在世界第四大沙漠边缘建成风沙观测试验场 以色列沙漠中修建新能源技术测试中心 ![]() |
![]() |
您的评论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绿色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