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地球原貌保持生态之美
加大协调优化力度 切实提高环境意识
老君山综合生态系统管理示范项目自2006年7月启动以来,各项建设进展顺利,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和经验。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切实抓好项目课题研究。玉龙县人民政府始终把老君山综合生态系统管理示范项目作为培养群众环境意识、优化生态环境、促进生态良性循环的重要工作来抓,成立项目协调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组织协调、项目实施、督促检查等日常事务。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认真组织开展项目区实地考察、设计及数据收集等工作,与有关部门共同编制完成了《老君山综合生态系统管理规划》等58个规划成果。
二是加大协调优化力度,着力推进项目区生态建设。在退耕还林和天保工程中,积极整合项目与资金,项目区5个乡镇共投入2651万元,完成退耕还林约3万亩。特别是2003年~2010年,项目区累计投入890.45万元,完成退耕还林9870亩,直接受益农户1476户,使项目区的生态环境得到了切实改善,生物多样性得到了恢复和发展,森林覆盖率得到了明显提高。
三是加强宣传培训,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玉龙县人民政府不断加大对项目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宣传和培训力度,结合每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世界环境日”、“世界水日”等活动,以县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及悬挂张贴宣传标语等方式,广泛组织人员进村入户宣传,发放有关法律法规等宣传手册1.5万份,张贴宣传画2000张。
四是建立健全管理机制,加大项目区野生动物保护工作。玉龙县人民政府加大对老君山、拉市海区域的保护管理力度,严格禁猎措施,严厉打击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的违法行为,认真实施野生动物肇事补偿,建立健全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体系,加强野生动植物进出口审批、监管,防止物种流失。
项目取得显著成效 生态经济效益双赢
通过退耕还林、天保工程、替代能源建设、生态农产业发展、生态旅游、小流域综合治理等项目的实施,项目区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野生动物数量大幅度增加,森林资源的消耗和二氧化碳的排放明显减少。据测算:项目区建设完成的沼气池每年可减少森林消耗3720立方米;节柴灶每年可使示范区减少森林消耗3022立方米;生态电站每年可节约木材2969立方米,每年可以少砍伐天然林357.3亩,每年减少排放一氧化碳74.7吨、二氧化碳181.2吨。
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明显提高。在项目综合生态系统管理理念和方法的指导下,项目区5个乡镇的农村经济总收入年均增长13.81%,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6.40%。
此外,项目还为地方政府开展区域环境综合治理提供了重要的决策依据。
增强系统服务功能 构建综合管理机制
项目通过引入综合生态系统管理理念和方法,建立了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综合生态系统管理机制,解决项目区自然资源保护和开发中的矛盾,改变了资源利用方式,提高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改善居民生活质量,促进地方经济可持续协调发展。
构建综合生态系统管理机制,逐步改变原有的传统自然资源管理模式,组建“3+2”(丽江项目办公室+拉市海保护区管理局+玉龙县林业局+拉市乡、太安乡)和“3+3”(丽江项目办公室+老君山管理委员会+玉龙县林业局+石鼓镇、石头乡、九河乡)协调框架机制。此外,加强了村规民约和社区共管制度建设,能够使群众在自愿、自觉、自控与约束相结合的良好社会环境中促进综合生态系统管理规划的实施。
建立健全项目区综合生态系统管理信息系统,提高综合生态系统管理水平。针对主要业务部门生态系统管理的需求,建立了综合生态系统管理信息系统,为综合生态系统管理提供科技支撑。连续、客观、完整的管理信息,不仅为当地留下了宝贵的工作经验与痕迹,更为总结经验、提高水平、改进方法提供了科学的依据与素材。
形成整合资金项目共同推进生态建设的理念与模式,使科学、动态、连续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事业成为可能。老君山综合生态系统管理示范项目的实施使涉及地区具备了加强环境保护事业的良好基础。(木根)
责任编辑:ahaoxie
![]() |
您的评论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绿色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