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各地要览 >> 中南 >> 广东 >> 正文

河源打造“广东绿谷” 探索生态文明发展新实践

Eedu.org.cn 作者:佚名    资讯来源:南方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2-10-18

  “广东绿谷”将成为河源人民奔康致富的“发展之谷”、“生态之谷”和“幸福之谷”。

-核心提示

  当下,河源热度最高的词汇必属“广东绿谷”!

  “广东绿谷”首次亮相于不久前召开的河源市委六届二次全会上,概念甫一提出,便成为河源巷议的热题。特别是不久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汪洋到河源调研时对“广东绿谷”给予充分肯定后,更加激发了河源人民打造“广东绿谷”的热情。

  保护生态环境是河源的政治责任,实现率先崛起是河源的历史使命,在破解既要保护、又要发展这一难题上,河源找到了一个理想“支点”:走生态文明发展之路。打造“广东绿谷”,正是河源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结合自身实际,推动生态文明发展的具体探索。

  作为这一理念的提出者,河源市委书记何忠友如是阐述:“广东绿谷”不单单是一个绿色的大公园,它包含了经济崛起的“发展之谷”、绿色发展的“生态之谷”和人民奔康致富的“幸福之谷”这三大内涵。

  在“广东绿谷”的引领之下,今年以来,河源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上半年,全市生产总值增长9.2%;1―8月,全市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9.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4%、合同利用外资增长1.4倍、实际利用外资增长35.2%,增速均居全省前列。

  8月27日,汪洋在河源调研时对“广东绿谷”给予充分肯定:河源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按照为了人民的幸福而发展的要求,科学发展的思路更加完善,打造“广东绿谷”的举措更加扎实,全力支持河源探索科学发展的新路。

  解放思想

  打造“广东绿谷”探索生态文明发展新实践

  良好生态,是河源的独特气质和亮丽名片!

  作为全省重要生态屏障和饮用水源地,保护好生态环境,是省委、省政府交给河源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也是河源人民始终坚守的发展底线;在全省山区实现率先崛起,为人民的幸福而发展,是省委、省政府赋予河源的重大历史使命,也是河源人民的美好愿景和现实期盼。既要保护、又要发展,这道纠结的难题,河源是如何破解的呢?

  “要破解既保护又发展的难题,必须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打破传统思想的桎梏,结合实际大胆探索。”何忠友表示,打造“广东绿谷”,是科学发展观落实在河源、走生态文明发展之路的具体探索,也是引领河源未来几年发展的重要抓手和载体。

  展望未来,河源将为我们呈现出一个怎样的“广东绿谷”?何忠友作如下描述:其一,依托250平方公里中心城区这一核心区,着力培育发展绿色产业群,将“广东绿谷”打造成为河源经济崛起的“发展之谷”;其二,严格保护生态环境,不断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将“广东绿谷”打造成为河源绿色发展的“生态之谷”;其三,坚持为人民幸福而发展,推动发展成果更多更好地惠及广大群众,将“广东绿谷”打造成为河源人民奔康致富的“幸福之谷”。

  发展之谷

  坚持工业富市为打造“广东绿谷”夯实基础

  “保护是为了发展,发展是为了更好地保护,以保护促发展、以发展促保护,这是生态文明发展的根本要求。”何忠友说,“广东绿谷”绝不仅仅是一个绿色的大公园,我们赋予它的首要内涵就是“发展之谷”。绿色,不仅是河源的生态颜色,更是河源的发展颜色、崛起颜色。

  在发展思路上,河源坚决克服把发展与保护割裂开来、对立起来的思维和做法,坚决克服经济发展的急躁情绪,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坚持以保护促发展、以发展促保护,着力发展生态经济、绿色产业,推动生态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绿色资源转化成绿色财源,实现绿富双赢。

  在具体举措上,河源坚持“工业富市”,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选择了一条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和自身实际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强化绿色转型发展,培育发展生态型、资源型特色工业。

  近年来,河源以“四新”(新电子、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为主导的新兴特色产业异军突起,成为支撑河源未来良性、高效、持续发展的主引擎:“河源太阳能光伏产业基地”、“河源新一代移动通信终端制造产业基地”成为省市共建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河源市高新区手机产业集群和源城电子产业集群被列为“广东省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以广东汉能、旗滨玻璃、南坡、中兴通讯等项目为“龙头”的光伏、电子信息等新兴特色产业,已成为河源走“工业富市”之路的产业主力军。据统计,今年上半年,河源市高新技术开发区新兴产业产值已经占园区总产值的61%。如,区内的西可通信有限公司,原来主要组装生产低端手机,去年以来逐步转向自主开发生产智能手机、3G手机、平板电脑等,今年上半年产值同比增长40%。

  园区是河源“工业富市”的重要载体。河源借“双转移”的政策东风,建设了“一区六园”,其中4个成功创建为省级产业转移园。中山(河源)产业转移园连续两年在全省示范性产业转移园考核中排名第一,河源市高新区正在全力创建国家级高新区。今年以来,河源的园区效益更加凸显:今年1―8月,全市“一区六园”工业总产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60.1%,园区已经成为河源实现“工业富市”的主战场和经济增长的主引擎。

  生态之谷

  坚持生态强市发展幸福导向型产业

  新丰江水库(万绿湖)是华南地区第一大水库,水质常年保持在国家地表I类水标准,供应着东江中下游4000多万人的生活饮用水。8月27日,省委书记汪洋乘船考察时,看到江水清澈纯净,当场舀了一大杯水,欣然举杯,一饮而尽。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环境压力的增大,现在万绿湖水成了稀缺资源。河源发展起步高一点,可能会发展得慢一点,但从长远来看,可能会创造出最可持续的、最强的发展模式。”汪洋书记这样展望河源美好的未来。

  为了推动由“富”到“强”,河源筹划了一套打造“生态之谷”的“综合运算法”:做“环保减法”,从容发展、限污减污;做“环境加法”,护绿添绿、增加绿量;做“生态乘法”,绿富双赢,提升综合幸福指数。相比之下,绿富双赢的“生态乘法”无疑是难度最大的,而开启这一难题的钥匙就是幸福导向型产业。

  “幸福导向型产业”在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中首次提出,汪洋书记在河源视察时给出更进一步的阐述:应是资源环境代价最小的发展、是可持续性最强的发展、是幸福感最好的发展。

  那么,河源如何谋划具有自身特色和竞争力的幸福导向型产业?汪洋在河源调研时指出,作为后发地区,河源要做到起步晚、起点高,一定要沉得住气,宁可发展得慢一些,但也要经得起历史和实践的检验。汪洋书记还给河源“支招”,发展幸福导向型产业,关键要找到切入点和结合点,可以探索发展健康服务、文化创意等“周末产业”及现代服务业,等等。

  学习贯彻汪洋的重要指示精神,在调研分析、考量比较后,河源勾勒出更加完善的幸福导向型产业“图谱”――

  加快培育和发展生态服务业,突出创新、知识、信息,打造“河源服务”,发挥生态、区位、成本优势,借助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发展服务外包、网络服务、信息服务、健康服务、现代物流等生态服务产业。上半年,河源第三产业产值占GDP比重比去年提高6.7个百分点。

  加快发展生态农业,突出绿色、科技、品牌,推动农业产业化、标准化、精细化发展,让河源农产品成为健康、高档的“奢侈品”。去年,河源灯塔盆地成功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目前,河源已拥有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共194个,以绿色、健康为标签的河源农副产品正源源不断供应珠三角和港澳市场。

  加快推进生态旅游业,突出休闲、健康、文化,推动旅游业品牌化、高端化、国际化发展,积极发展森林健身游、温泉养生游、乡村休闲游、文化体验游、自驾车游等生态休闲度假旅游,将旅游业打造成战略性支柱产业。近年来,河源引进总投资超百亿元的东方国际酒店、东江・DD庄园、东江源温泉度假村、康泉18国际生态旅游城、御临门温泉等一大批高端旅游项目,节假日期间,在河源随处可以看到大量挂珠三角牌照的自驾车。今年1―8月,河源旅游接待总人数和旅游总收入同比分别增长43%和129.5%。

  幸福之谷

  建设善治河源让幸福之花开遍河源大地

  发展的目的是什么?这是一个根本性的问题。

  对于这个问题,汪洋书记对河源提出了明确要求和殷切希望:为了人民的幸福而发展!这也是前不久河源召开的市委六届二次全会的主题:打造“广东绿谷”的根本目标和最终追求就是打造“幸福之谷”。

  向幸福迈进,像花儿盛开。河源已经全面启动了打造“幸福之谷”的“幸福行动”――

  突出抓好教育文化,引领幸福:坚持教育优先、优质、均衡发展,投入28亿元提前一年实现“普高”;规划建设10平方公里的东江教育城,目前已建成学校7所,在校生达5万人;启动创建教育强市,已有2/5的乡镇成功创建省教育强镇。成功举办世界客属第23届恳亲大会、首届中国客家文化节,启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深入挖掘和宣传“两地”(河源是岭南文化发祥地之一和中国革命策源地之一)文化及家训等优秀客家文化;建成恐龙博物馆等一批文化设施及806个村社文化室、915个农家书屋。

  突出抓好扶贫开发“双到”,增进幸福:平均每个贫困村投入超500万元,实现了贫困户有新房住、有产业带动致富,81%的贫困户参与了产业化经营,全部贫困户实现脱贫;贫困村集体有产业项目,村集体经济显著增强,村容村貌明显改善,85%的省定贫困村建立起1―2个村级主导产业或特色产业。对比2008年,2011年河源318个省定贫困村平均集体收入增长1.06倍,省定贫困人口人均年纯收入增长3.2倍。

  突出抓好宜居城乡,提升幸福:实施“两江四岸”城市总体设计,推进“公园城市”和“万绿水城”规划建设,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加快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建成9座污水处理厂;建成“一灭三改”森林碳汇重点生态工程73.33万亩、生态景观林带136公里,森林覆盖率达71.8%;在全市开展“大清洁,乡村美”农村清洁工程,加快构建“户收集、村清运、镇中转处理”的农村环卫管理模式,乡镇、村(居)“脏、乱、差”现象得到有效改善;积极推进生态文明村、名镇名村及“幸福安居工程”示范村建设,加快推进绿道网和“万村绿”工程规划建设,全力打造生态优美、文化凸显、布局合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良好人居环境。

  突出抓好“三打两建”,保障幸福:大力推进“三打两建”工作,截至8月20日,河源“三打”主要业务数据综合得分在全省排第8位,全市市场秩序明显好转,社会风气显著改善,群众幸福感得到提升,党和政府的威信大大增强,群众对“三打”工作满意率达99.3%。河源查处的“5・25”特大爱马仕皮具造假案,案值达1.7亿多元,爱马仕上海公司专门送上“人民经济卫士,打假维权先锋”锦旗。

  突出抓好社会管理创新,升值幸福:加快培育和发展一批社会信誉好、组织管理好、服务能力强的社会组织,增强发展的包容性。源城区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项目成为省社会创新观察项目,流动人口互助联合会、出租屋业主协会、新客家人爱心家园等社会管理创新举措纷纷出台。

  突出政府职能转变,给力幸福: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抓行政审批权限的减、放、转,解决政府越位、错位、缺位问题,打造“小政府、大社会”,建设精简、高效、廉洁的服务型政府,打造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


  • 上一篇资讯:
  •  
  • 下一篇资讯: 没有了
  • 责任编辑:ahaoxie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您的评论
    姓 名: * Oicq:
    性 别: Msn:
    E-mail: Icq:
    主 页: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内容搜索

    绿色生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