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南站生态绿地系统规划
规划目标
发展多元化的绿色系统,由生态绿地,山体、滨河绿廊、城市公园、防护绿地、景观绿廊组成地区的绿地系统,彰显“绿色廊道中的广州南站"的地区特色。
布局原则
(1)尊重区域的自然地理及人文特征,以“水网”、“绿网”为控制要素,因势利导,营造具岭南特色的生态绿地系统,保障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2)利用绿地系统强化城市与自然的关系,规划多条线性绿化廊道,形成通向飘峰山,陈村水道等重要自然生态空间的视线走廊。有利于引入自然风,改善城市热岛效应。
(3)结合城镇的其他用地布置来创造优良的投资和居住环境。在考虑个别开放空间的同时也强调彼此间的关系来真正达到绿色系统的形态与环境功能。
生态格局
基于《番禺片区生态廊道控制性规划研究》中所提出的生态用地空间格局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斑块--廊道”网络型空间模式。广州南站地区以自然山体斑块为基础、以河流等结构性廊道为依托,通过“斑块—廊道”构建深入城市建成区的生态格局。
广州南站地区规划需要重点面对的一个问题是规划区的位置问题,从宏观角度看,广州南站位于广州市域两条市级重要生态隔离带控制范围内。从规划角度看,此处廊道属于带状廊道。必要的生态廊道规划是维持广州南站地区生态安全和生态过程的重要手段,有利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建设。
宽度对廊道生态功能的发挥有着重要的影响。建议在能够满足广州南站地区经济发展的前提下,尽可能保护生态价值高的生态敏感区。重点规划区级陈村水道廊道、屏山河廊道。保护东西向飘峰山生态廊道、南北向大夫山-滴水岩生态廊道。陈村水道生态保护区500米的生态廊道,建设广佛“共建共享”的大型城市滨水公园。该较宽的区域既满足宏观尺度的生态廊道功能,又构建微观尺度的生态斑块,成为广州南站地区的“绿色防护墙”。

责任编辑:ahaoxie
![]() |
您的评论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绿色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