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课题改变大环境 中国大学生环保实践获国际奖
新华网上海11月6日电(邵辰芳 吴宇)一个垃圾回收箱,不仅能回收废旧电池,还能储存废弃的手机、音乐播放器等小型电子垃圾。为了防止电子垃圾可能发生丢失,回收箱还加设了防盗装置。
这一同济大学学生的“小发明”,近日在此间举行的第二届中欧学术论坛上荣获“克劳斯 22托普弗(Klaus Töpfer)环境创新奖”一等奖。
据获得者代表纪婷婷介绍,与电视、电脑、冰箱、洗衣机等大型电子垃圾相比,小型电子垃圾的回收、处置长期被忽视,这是激励他们关注小型垃圾回收的主要原因。“小发明”问世后,他们将其送到居民小区试用,仅一周时间,七个箱子就回收了数十件小型电子垃圾,效果不错。“希望我们的小型电子垃圾回收箱能得到社会更多关注。”纪婷婷说。
与小型电子垃圾回收箱一起获得一等奖的,还有来自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的四年级学生夏僡婕。她花了八个月时间,专注于“当地社区支持农业”的课题调研,即消费者直接向农民订购农产品并提前支付订金,农民依据不同的个体需求生产农产品。这一模式一方面让可能遭遇自然灾害的农民有了风险损失分担者,同时让消费者有了量身定做的新选择。
夏僡婕发现,在国外已有数十年历史的“当地社区支持农业”模式,目前在中国一些地方已不局限于为民众提供农产品,而是开辟出土地,供市民租用,让市民亲身种植与采摘,进而逐步实现了与观光农业的衔接和融合,发挥出一定的环境效益。但是考虑到规模扩大带来的物流成本上升、消费者等待周期较长、产品信任度等因素,这一模式在中国还有待完善。
夏僡婕的体会是:不仅要把环境与当地人口数量统筹加以考虑,同时需要兼顾生产者与消费者的需求。
此次荣获“克劳斯 22托普弗环境创新奖”的还有来自兰州大学、复旦大学、吉林大学等高校的团队。围绕“绿色经济与生态系统管理”这一竞赛主题,中国大学生们从日常生活中的环保问题出发,通过创新举措提出了一系列较为可行的解决方案,并对未来可能的环保趋势作出了预测。
德国驻上海总领事馆代总领事慕博思认为,通过竞赛活动吸引更多中国大学生参与到环境创新和实践活动中来,关乎着我们共同的未来,欧中在环保领域可开更密切合作。
“克劳斯 22托普弗环境创新奖”是以同济大学荣誉教授、前德国环境部部长、前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克劳斯 22托普弗的名字命名的。第二届中欧学术论坛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同济大学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学院、德国驻上海总领事馆联合举办。

责任编辑:ahaoxie
>> 相关资讯:大学生自制环保“赛车” 常州:晒晒大学生暑期打工酸甜苦辣 首届亚洲大学生环境论坛开幕 常州:大学生就业调查走进苏锡常 大学生进社区教你喝茶 广西大学生进社区开展保护水资源宣传活动 大学生植“毕业林”倡导绿色离校 湖南:大学生志愿者开展环保实践 大学生争做“象牙塔”里的“环保卫士” 湖南大学生“绿色乡村卫士情”环保实践活动启动 大学生青年节参与环保 广东每年投100万资助优秀大学生公益创业项目 ![]() |
![]() |
您的评论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绿色生活
